-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3)智慧
佛法是內發的,我們要盡孝,要修敬;我們要慈悲一切、憐憫一切、救護一切眾生,這一個大願力在推動我們永遠地在精進不懈,這是一個大力量。
但是慈悲一定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不可以感情用事。
所以佛門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但是又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個話對照起來看好像非常矛盾!
其實它有道理的,就是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礎上,不能感情用事。
感情用事,那就是禍害,就是下流;如果是以智慧為基礎,那是真實的功德。
因此文殊師利菩薩,他代表的是大智慧,圓滿的智慧,絕對不是迷惑顛倒,感情用事。
(4)實踐
最後一位菩薩,普賢菩薩。普賢菩薩代表實踐。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
從我們穿衣吃飯、待人接物,對事對人對物,都能夠把孝敬、慈悲、智慧應用在生活上,這叫做普賢菩薩。
這個是大乘佛法修學的四個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實踐。
諸位想想佛教裡那來的迷信,真正是叫我們破迷開悟啊!然後才能得到離苦得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