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59|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宗教史] 基督教東西方教會的矛盾與分裂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8 18:12: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基督教東西方教會的矛盾與分裂

在基督教早期,一共有五大主教區,他們分別為羅馬主教區、君士坦丁堡主教區、亞歷山大里亞主教區、安條克主教區和耶路撒冷主教區。除了位於西方的羅馬主教區後來自稱羅馬公教會並發展成為天主教外,其他四大教區都屬於傳統的東方教會也就是現在常說的「東正教」流傳至今。

東西方教派幾乎從誕生伊始就充滿了衝突與矛盾,歷史最為悠久榮耀最多的羅馬主教區一直在謀求這超然於其他主教區的地位。西羅馬皇帝瓦倫丁三世在位時,羅馬主教利奧一世慫恿他給予羅馬主教有制定整個基督教會法律的權力,並要皇帝規定:羅馬主教的傳召,任何人都不得抗拒,違者將由該行省總督強制送往羅馬。但是隨著西羅馬帝國的衰落與蠻族國家興起,帝國的權威不出羅馬城的尷尬局面使得利奧一世這一「妙招」立即遭到君士坦丁堡教會的反對。這件提案雖然並未獲得西羅馬皇帝的有效支持,卻為東羅馬皇帝所高度重視。當公元450年狄奧多西二世去世後,新登基的馬西安皇帝和他的皇后帕爾基里為獲得教會的支持,除了在神學問題上改變了狄奧西多二世的做法外,還支持公元451年召開的卡爾西頓宗教會議的決議,而其中第二十八條便規定了君士坦丁堡牧首與羅馬宗主教有著同等地位。

尤其是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羅馬教會主要考慮的問題則變成了首先要擺脫東方教會的牽制和壓迫,同時承認「蠻族」所建立的國家,並向那些地區派遣教士進行傳教活動,用以積蓄力量,重振教會。隨著蠻族國家的迅速發展,原有的多神教信仰已經不再適應建立統一封建國家的需求。五世紀末,居住在萊茵河下游的法蘭克人首領克洛維在基督教教士的勸說下,命令全體士兵受洗入教。同時通過向其他地區進行武力征服,強迫被征服地區的居民放棄原是信仰轉向基督教。而羅馬教會則對克洛維同信奉原始多神教和阿里烏斯派的日耳曼人的戰爭進行全力支持,把原先居住在高盧西南部的阿里烏斯派西哥特人趕去了西班牙,而原先居住在普羅旺斯和納爾邦地區。而作為回報,克洛維給予教會諸如立法權、執法權等眾多特權。藉助克洛維所建立的莫洛溫王朝,教會的權威得到尊重與復甦。並為未來持續數百年的「主教敘任權」問題及更往後的「教權與皇權之爭」埋下了伏筆。

而同時期的東羅馬帝國教界卻依舊在為以弗所公會議上的決議而爭執不休,此時的聶斯脫利雖已被定位異端,但是影響依舊很大。他的支持者們依舊在四處活動,賄賂權貴以乞求他們在皇帝面前起點影響讓狄奧西多二世做出有利於自己一方的決定,但是最終在多方的攻擊之下,聶斯脫利受到絕罰並為法律所規定,而他的信徒們也被禁止自稱基督徒並逃往了波斯薩珊王朝。到達波斯境內後他們形成了聶斯脫利派建立教會,開始向著印度方向傳教,最後公元635年到達中國受到唐太宗的禮遇,並獲得了一個頗具中國色彩的名字——景教。

聶斯脫利雖然被打倒,東方教會內部的爭鬥卻還未停歇,懂搜書教會內部的矛盾依舊尖銳。卡爾西頓公會議便在這一背景下召開,會議上羅馬宗主教利奧一世的代表帶來了著名的《利奧大卷》,並對君士坦丁堡大牧首夫拉維安表示了支持,最終會以採用了基於《一奧大卷》基督二位二性的決議,而這也成為未來大多數基督教流派理論的基礎。

理論的統一併沒有為東西方教派帶來和諧相處,新的決議並沒有使哪怕一方真正滿意,一性論的教派對決議極端抵制,提出二位二性論的利奧一世也因為決議確定了君士坦丁堡大牧首的地位等同於自己而不滿。

隨後即位的東羅馬帝國皇帝芝諾為結束東部教會內部爭議而頒布了《赫諾肯提諭》,事實上取消了卡爾西頓會議所規定的教義,對一性論派讓步,因而被西方教會所反對。公元484年,羅馬宗主教斐理克斯二世即位後立即對《赫諾肯提諭》的起草者君士坦丁堡大牧首阿卡西烏髮起控訴,指責他為異端,並宣布處以絕罰,當然阿卡西烏對此斷然拒絕。此後一直到公元519年,東西兩方教會斷絕了所有的往來,這也是基督教歷史上第一次大分裂。同時,頒布《赫諾肯提諭》原本的目的——緩和與一性派矛盾的目的也失敗了,最終不僅沒能夠緩和,反而使一性派中的亞美尼亞教會、敘利亞教會、埃及教會正式脫離正統教會。在皇帝的庇佑之下,東部教會比起西部教會來說要面臨更少的生存危機,也藉助皇權鞏固了自己在帝國內部的地位和宣教便利。但是,皇帝的支持不是平白無故的,他們需要藉助教會的力量鞏固自己的世俗權力,反過來也利用手中的世俗權力極大地干預了教會的事物與發展。

就在東西教派分裂後的第三十六年,東羅馬帝國新登基的查士丁尼一世為了獲得更廣泛的支持而開始尋求西方教派的認可,而此時的西方教派為了更好的與阿里烏斯派鬥爭也有心與東方教派和解,羅馬教皇何爾米斯達斯起草了一份雙方和解文件以取得東部教會對羅馬教會正統地位的確認。

雖然和解得到了查士丁尼一世的支持,但是他在義大利的行動卻遭到了羅馬教會的強烈抵制。自從公元562年東羅馬確立了對整個義大利的統治,查士丁尼一世便將東羅馬的政教關係帶到了西方,他一面恢復羅馬教會的管轄權,一面對羅馬教皇頤氣指使如家奴一般,甚至還干預到了教區主教的人選,這讓在法蘭克時期擁有極大自治權的教會十分不滿。同時,他還把許多原屬羅馬教會管轄的地區賞賜給了東部教會,這樣雖然加強了他與東部教會的關係,但也在西部教會內部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但是東羅馬帝國強大的實力使得西部教會以及西歐的蠻族諸國不得不低頭順服,幸好此時西部教會出現了一個手段能力堪比查士丁尼一世的教皇——格里高利一世。作為西羅馬帝國元老院的後代,格里高利一世原本就擁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與財富,同時也擁有著與之相匹配的執政能力與外交手腕。未當上教皇之時便成功解決了倫巴第人對羅馬的圍困。同時還縱橫捭闔從東羅馬帝國手中取得了羅馬城的行政管理權,並逐漸控制了義大利中部、西西里島和科西嘉等地。除此之外,他還是羅馬教會第一位「理財高手」,他不僅牢牢抓住羅馬教會分布在各地的「聖彼得教產」,還從收入中取出一部分進行土地購置和商業活動。他的這一系列活動,為羅馬教會的發展和對東部教會的反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在宗教理論上,格里高利一世也是繼奧古斯丁之後的又一位正統派神學大家,他不僅闡述發展了奧古斯丁的神學思想,更在「煉獄」等概念上增加了區別於東部教會的濃重信仰色彩,使之成為基督教信仰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關於「煉獄」的概念區別也是兩派教會主要的爭端。

在格里高利一世的長袖善舞之下,羅馬教會走上了復興的正軌,也敢於在宗教決議上與東部教會發生直接爭執,並越來越敢於無視東羅馬皇帝的決議與命令,尤其是在他們的傳統依靠法蘭克王國逐漸強大之後。甚至在公元809年的亞亨宗教會議上由查理曼下令將「和子」句加入到《尼西亞信經》中去,而東部教會的君士坦丁堡大牧首佛提斯則在東羅馬皇帝的支持下將「和子」句列為西部教會的五大謬誤之一。

法蘭克王國的強大為羅馬教會提供了與東部教會抗衡的基礎,而法蘭克宮廷鬥爭則幫助羅馬教會獲得更大世俗權力直至凌駕於世俗政權之上打下了基石。矮子丕平將莫洛溫的國王基勒得利三世逼進了修道院,自己當上了國王,而當時的羅馬教皇便立即為其塗油祝福,表明了這是由上帝「挑選」出來的國王。而作為回報,丕平則遠征義大利趕走了占據拉文那和羅馬的倫巴第人,並把拉問那「贈獻」給了羅馬教皇,這便是教會史上著名的「丕平贈土」,丕平的這一行為,為未來「教皇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丕平去世後,他的兒子查理在他的基礎之上將法蘭克王國的版圖擴大到了大半個西歐,並於公元800年聖誕節在聖彼得教堂由羅馬教皇利奧三世加冕為「奧古斯都」,就這樣,西歐在羅馬帝國滅亡後的四百年再次出現了一個「皇帝」。而這次加冕,也鞏固了羅馬教皇和教會的神權地位,而這也標誌著羅馬教會進入到了它的中興時期。

反觀此時的東部,帝國國勢衰微,伊斯蘭教的興起與阿拉伯政權的形成導致疆域不斷縮小,甚至連聖城耶路撒冷都落入異教徒之手,海盜的泛濫也使得地中海商路停斷,失去了強大帝國支持的東部教會也逐漸在東西方爭端中落入下風處於守勢。而更加雪上加霜的則是,帝國衰落導致的財政危機使得皇帝和軍事貴族們開始將目光投向積累頗豐的教產。他們利用在下層民眾中廣泛流傳的保羅派對教會供奉聖像進行攻擊,並對聖像和教產進行破壞和收繳。而這一行為,也大大加深了羅馬教會以及法蘭克與東羅馬帝國之間的矛盾。

帝國的興衰導致了教會間的實力此消彼長,而教會也在帝國興衰的夾縫中努力求生並發展壯大,就這樣東西方教會也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基本保持著相安無事,直至公元1054年的大分裂,羅馬教皇利奧九世的使者在當年7月16日在索菲亞大教堂開除了君士坦丁堡大牧首色路拉里烏斯的教籍,很快君士坦丁堡方面也召開宗教會議宣布開除利奧九世的教籍。東西方教會終於正式分裂,自此東方教會中所有事奉禮儀都不再紀念羅馬教皇。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8 00:1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