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8-11
- 最後登錄
- 2025-9-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3642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8920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國寶薪傳 傳藝接班人駐園演出
台灣新生報 2020/02/04 00:00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推出傳藝接班人駐園演出計畫展現國寶薪傳火花。十二個優質團隊二月四日起宜蘭傳藝園區接續演出至十月三十日,在宜蘭傳藝園區展開第四年的「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園演出計畫」系列演出,除了原有的歌仔戲、說唱藝術、北管戲曲、布袋戲以及滿州民謠類,今年更加入排灣族口鼻笛、北管音樂類等,共計七個類別。今年入選團隊包含「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楊秀卿說唱藝術團」、「漢陽北管劇團」、「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山宛然劇團」、「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彰藝園掌中劇團」、「屏東縣滿州鄉民謠協進會」、「伊誕創藝視界企業社」、「屏東縣台灣原住民文化研究會」、「延樂軒北管劇團」以及「臺北木偶劇團」等十二個優質演出團隊,每周二到周日,進行上、下午各一場的駐點演出,預計帶來四八四場多元豐富的演出節目,再現國家登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的薪傳火花。歡迎民眾一同來體驗傳統藝術傳承之美。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為保障每一位蒞臨的民眾身體健康,已於室內場館進行防疫準備-服務臺備有酒精,工作人員均每日量測體溫,值勤時配戴口罩,並為入場的觀眾量體溫,若有高燒、身體不適者將協助配戴口罩與就醫。
為了協助傳統藝術人才延續及發展,並向大眾推廣珍貴而美好的臺灣文化,傳藝中心透過公開甄選,邀請國家登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或團體,俗稱國寶,傳習計畫的結業藝生以及其所屬的演出團體,進駐宜蘭傳藝園區進行展演。透過系統性的節目規劃,結合宜蘭傳藝園區豐碩的文化觀光資源,建立傳統藝術的展演平臺,提供藝生延續性精進技藝及增加舞臺實務經驗機會,藉以保障與延續重要傳統表演藝術傳習者的生命力。
該計畫於一○六年至一○八年累積演出一○六二場次、參與觀眾數約達十二萬五千人次。今年除了新增加二個表演類別、五個演出團隊,參與演出的結業藝生更達廿三人。十二個團隊除了將由各案結業藝生擔綱主要演出人員,並搭配習藝中藝生、授課藝師與各團藝術家,共同演繹國家登錄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或團體的技藝精華,節目內容精采豐富,相當值得期待。
首次加入的五個團隊與八個結業藝生,分別為布袋戲類的「彰藝園掌中劇團」陳韋佑、排灣族口鼻笛的「伊誕創藝視界企業社」伊誕.巴瓦瓦隆與撒古流.瑪拿妮凱、「屏東縣台灣原住民文化研究會」鄭偉宏與孫漢曄以及北管音樂類的「延樂軒北管劇團」林永志以及「臺北木偶劇團」吳聲杰、謝?崎。
「彰藝園掌中劇團」陳韋佑和「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吳榮昌、「山宛然劇團」黃武山以及「陳錫煌傳統掌中劇團」的陳冠霖,都是布袋戲國寶藝師陳錫煌的結業藝生,他們將各自帶來藝師親授的經典布袋戲劇目,以傳統操偶技巧並搭配現場後場音樂,呈現傳統布袋戲獨特韻味。
「伊誕創藝視界企業社」及「屏東縣台灣原住民文化研究會」分別由排灣族口鼻笛國寶藝師許坤仲、謝水能領軍,分別帶領結業藝生帶來難得一見、具有濃厚原民色彩的演出節目,包含排灣族最具象徵的傳統樂器,口笛、鼻笛演奏,以及多首古調吟唱,與民眾分享古老原始、純淨優美的音樂旋律,輕柔婉轉,令人心靈沈澱。北管音樂類團隊「延樂軒北管劇團」林永志與「臺北木偶劇團」吳聲杰及謝?崎為臺灣著名北管國寶藝師、第廿八屆傳藝金曲獎出版類特別獎得主邱火榮的結業藝生,「延樂軒北管劇團」將演出邱火榮老師傳習的多首精選北管曲牌。「臺北木偶劇團」則帶來北管新路劇碼精選折子戲,展現藝生細膩的唱功及北管鑼鼓豐富的運用與變化。
除了新加入的五個演出團隊,已經連續參與此計畫數年的「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林芸丞、王台玲、簡郁庭及江亭瑩、「楊秀卿說唱藝術團」鄭美、「漢陽北管劇團」林麗芬、莊青芬、陳玉環、林國清、吳千卉以及去年加入的「屏東縣滿州鄉民謠協進會」張碧英、張錦桂等結業藝生也將在宜蘭傳藝園區再次展現師承自國寶藝師的精湛技藝給民眾聆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