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29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傳道不傳教,修仙先做人!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2-4 15:38:3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傳道不傳教,修仙先做人!

網絡越來越發達,資訊傳播方式和交流方式也越來越多,很多人通過網絡的方式,尋求有形的信仰,當然,也包括宗教信仰。


越來越多的宗教人士使用網絡,並通過網絡傳播個人理念,當然包括我這名嚴肅認真、傳統保守、守舊活潑的道士,也包括各形各色的所謂門派以及雨後春筍版的網絡教派,甚至邪教都在利用網絡手段發展信徒。

網絡上各種亂象:收費拜師的、定期供養的、騙財騙色的、威脅恐嚇的、傳授神通的、放生念經的、修廟化緣的、故弄玄虛的、固步自封的、修仙煉丹的、占卜算命的等等,有的甚至上升到類似邪教的團體,很多人趨之若鶩,卻忘記了,事過玄奇必為妖,以宗教名義的信仰更容易滋生迷信!

那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究竟該做什麼?網絡傳教的意義在哪裡?

利用網絡傳教,增加各自宗教的信徒嗎?

利用網絡傳教,募集金錢來修廟蓋廟嗎?

利用網絡傳教,獲取更多的名聲和利益嗎?

利用網絡傳教,接受更多的供養或者功德嗎?

利用網絡傳教,控制人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嗎?

利用網絡傳教,把不同的人塑造成一樣的模式嗎?

利用網絡傳教,是讓社會的普通人只會念經拜神佛嗎?

利用網絡傳教,是建立相對封閉獨立的個人崇拜小團體嗎?

利用網絡傳教,傳播的究竟是迷信還是正信,是讓人更好的認知自己還是對發展的信眾進行不斷洗腦呢?

究竟是網絡傳教還是網絡傳道?這是一個更大的問題,也是個必須思考的問題。

在某些人眼裡,渴望尋求信仰、渴望心靈慰藉的人就是待宰的肥羊,就是可以收割的財富,就是騙財騙色的來源,就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移動取款機;他們看到有信仰傾向或者對傳統文化有好感的人,巴不得馬上把這些人變成自己的信徒,巴不得這些人迷信自己,來獲取更多的利益和供養。

不可否認,任何宗教都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都有蠱惑人心的內容,當宗教被人利用,當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披上宗教的外衣,後果將非常可怕。

很多時候,不能怪被欺騙的信徒,去尋找信仰和心理慰藉並沒有錯,要怪就怪宗教徒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要怪就怪媒體和社會沒有正確的引導和導向;這些人沒有正確的渠道接觸認知正確的信仰,在自己迷茫的時候,就上當受騙了,不要追究別人是否愚蠢,而要問宗教徒有沒有盡到宗教義務。

談什麼出世入世談什麼大義,談什麼雞湯談什麼普世價值?連最基本的宣傳正信都沒做到,連基本的做人都做不好,連讓人學會辨別真假都做不到,一味的清修或者祈求來世有意義嗎?甚至有的宗教徒也去欺騙蠱惑他人!

貧道接觸網絡相對較多,對某些現象有比較多的了解,也深有感觸,近期看到的事情也比較多,我想我的想法和認知。

一、身份

我認為道門應該廣開,對於一切追尋正見、認同真理的人,不應該用身份、民族、文化、國籍、性別、職業、宗教而區分,只要願意積極完善自己,對道家文化認同,都可以接納。

他們絕大部分是俗家弟子,雖然皈依了,還是在履行他們的社會責任,男女老少、各行各業都有,之前信仰其他宗教或者文化的也有,選擇的是對道的認同,而不是歸附,也不對我對他們的管理,他們始終是社會的一份子,皈依的是道,而不是教,皈依不代表去除了他們的社會責任。

二、供養

不少宗教強調徒弟對師父的供養或者宗教徒對宗教的必然捐贈,甚至把徒弟的供養視為穩定的收入來源,並將供養或功德神聖化,蠱惑甚至誘惑供養,宣揚所謂的供養可以獲得多大的福報,其實,這裡面夾雜了太多迷信和蠱惑的內容。

很多時候,某些宗教為供養披上華麗的外衣,甚至宣說供養會得到如何如何的好處;作為一個普通人,辛辛苦苦賺的血汗錢,用來養家、孝順父母、改善生活、扶貧幫困、救助他人、社會慈善多好啊,為什麼非要把道德美感局限在宗教呢?

為什麼把錢給宗教徒就這麼神聖這麼有功德?為什麼被誘惑供養所謂的高僧高道呢?為什麼信眾慈悲的善心要被宗教的形式所利用呢?為什麼把錢給宗教徒就這麼高大上呢?

為什麼把錢用在修建佛像、神像、寺廟、教堂之上就那麼高貴呢?究竟是給神像貼金還是給宗教牟利?為什麼要用經典和恐嚇去謀取宗教捐贈呢?多少邪教用供養的方式來騙財騙色!

真正的布施,應該建立明智的基礎上,應該是個人自願為宗教做事情,而不是在蠱惑或者功德的誘惑下,去供養宗教徒,不是非理智的去放生布施。有能力有餘錢有心意的時候可以為宗教多做一些事情,但是,絕對不能蠱惑或者利誘信眾供養和尚、道士。

牽扯到金錢,會把信仰的根本混淆,我想的是儘可能把我與信眾之間的關係單純化,減少參雜在其中的利益,所以一直拒絕類似佛教供養的方式。

我不是為了供養為了金錢收徒弟的,他們是徒弟,但是首先是我的朋友,某種意義上,甚至是等同於我的家人;既然有師徒緣分,便真正作為師徒來相處。到了道觀正式舉行線下拜師儀式,師徒之間會交換禮物,但是在網絡上,應該儘可能減少金錢的交往,才可能更好的相處。

三、相處

我與徒弟之間、他們之間的相處,大部分通過網絡進行,當一個新人加入進來後,第一課就是被師兄以各種形式戲謔和欺負,無論男女老少和職業,無論在社會上身份有多高和多低,這一關都比必須要過的。欺負的形式更多是娛樂性的,比如,喜怒哀樂的自拍了,抄寫多少遍經文了,當然,無論多麼娛樂化,都要學會承受,因為天地有道千秋在,低頭方入此門中。

修行,首先要學會的是放下自己,放下自己的社會屬性,師兄弟之間更多的是一種信任和理解,他們可以肆意欺負你,但是絕不會惡意攻擊你;有了喜怒哀樂,有了跟家人朋友不能說的話,可以與自己的師兄弟分享,師兄弟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家人。

皈依首先是學會低頭,學會放下自己,用道德底線約束自己,不求對道教了解多深,只希望他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為他們提供一個心靈上的避風港。

四、學習

約束的方式有很多種,約束自己是自己簡單也是最難的,學習就是約束的一種方式。當然,學習不是說的學習經典或者學習宗教經典,還包括學習做人、學習認識自己、學會處世、學會如何在現實生活中過的更自在。

皈依之後,不能被經典所束縛,宗教是服務與人的,宗教是讓人更好的面對人生的,宗教是讓人有所信仰的情況下認清前路的,絕對不能奴役人或者驅使人。

大多數人之所以選擇皈依宗教,不是為了受到束縛而皈依的,是認同宗教所代表的文化而皈依的,但是,太多人進入宗教後,被宗教所束縛,學習應該得到對道真正的認同。

五、認同

我比較反對狂熱或者偏激或者執拗的宗教徒,哪怕是道教徒,我的徒弟不是嚴格的道教徒,他們歸根結底皈依的是道,而不是教,他們首先認同的是道教思想,然後才是道教。

他們對道學、傳統文化熱愛,認同的應該是做人做事的道理,應該是探索世界背後真理的決心和勇氣。

他們認同的應該是真理,是道德,是善良,是正義,是公正,我不否認道教玄學的存在,也不否認道教存在各種各樣的科儀,但是,我從來不想把這些作為依仗,我不想像其他人一樣,一味的宣傳養生、法術、神通、占卜,利用這些手段來吸引信徒;這些或許讓道教看著更神秘化更玄幻化,更容易吸引人,但道教要長遠發展,必須平衡玄學與哲學的位置,不能以玄學為根本,甚至某種意義上,道教的大眾宣講要去神通化!

我不希望我的徒弟們或者朋友們為了追求神通法術而在一起,不希望他們陷入封建迷信的泥淖,不能迷信與任何人或者任何教,哪怕是迷信我也不行。

無論立場是什麼,無論職業是什麼,需要一個認同;不需要做其他的,約束好自己,哪怕是僅僅做個普通人就可以了,好事多做點,壞事少做點,無論選擇無神論有神論,無論傾向於哪種宗教,做個好人總沒錯。

雖然有相應的規則,但他們認同的不能局限在教規中,應重在尋道、做人。

六、教規

教規存在當然是有必要性的,因為每個人都不圓滿,每個人都有局限性,需要一個規則來時刻提醒自己,規範自己,讓自己不至於犯錯。

只是教規的存在,不是讓他們去必須做齋醮科儀,不是非要放生布施才是有信仰,不是盲目的聽信經典才是信仰。

不少小夥伴選擇信仰道教後,會提出個問題:「我平時抄經念經,家裡人都罵我,說我迷信,說我信仰道教不好,說我精神病。」在我看來,也是精神病,如果說信仰道教之後,讓你變得格格不入,讓你變得與人無法相處,那麼還不如不信仰道教,簡單的做個好人就夠了。

信仰道教,不應該為教規所控制,不應該把自己變成一個異類,首先應該讓自己的家人朋友認同你,首先讓別人看到你信仰道教後的積極變化,首先讓你看到道教對你的正面影響,談信仰,先從身邊人做起,先從學會做人開始。

七、信仰

信仰不是局限在宗教信仰中,宗教只是信仰的一種形式而已,對於皈依的弟子,我覺得他們原本不是沒有信仰,只是藉助道教這種形式,把信仰表達出來而已。

不少人認為中國人沒有信仰,卻不知道,中國人的信仰是內斂的,我們信仰華夏文化、信仰炎黃文明、信仰國泰民安、信仰探尋真理、信仰探尋大道、信仰善良慈悲、信仰寬容有度、信仰仁義禮智信、信仰家和萬事興等等,我們信仰一切美德,我們信仰一切美好事物,無論選擇佛還是選擇道,無論選擇無神論還說有有神論。

宗教只是信仰的外在表現形式,不代表信仰的根本,就如同長久以來在華夏大地上,無論信仰儒釋道還是別的,都不妨礙你做個好人,都不妨礙你做個正直的人,不因為所謂的宗教而區分信仰,不因為所謂的宗教而區分善惡。

8、組織

有了信仰,尤其是有了宗教信仰之後,會形成類似團體一樣的組織,但是我認為,網絡弘道不應該有這樣組織,更不應該作為管理組織而存在。

他們只不過是多了一個網絡的社交交流平台,或許相互之間有交流多的,有關係親密的,但是不能把這種交流凌駕在社會之上,凌駕在其他關係之上;每個人都需要善待自己的生活,不能因為對道教的認同,固步自封。

皈依更多的是情感上的維繫和對真善美的認同,更多的是相互之間的監督和約束,讓自己更進步,讓自己更光明,讓自己更正能量一點,讓自己更從容一點,最起碼,讓自己對宗教有點正確的理念,少點上當受騙,少吃點虧,少做點壞事,多做點好事,但是絕對不是以組織的形式去做什麼。

他們應該是自由自在的行走在世界上,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認知,有自己的未來。

九、未來

未來的路在腳下,師徒之間,可能是幾年、十幾年甚至一輩子的相交相識,或許目前這條路不適合以後,我們會積極調整,或許這條路不一定正確,我們會努力探索,努力走向圓滿,努力探尋正道。

思考完這些,在談網絡上的宗教,對於宗教的網絡發展,我認為應該是超出宗教的局限,甚至模糊宗教的概念,真正啟迪人的心靈,讓人不是皈依某教,而是皈依宗教的根本。

傳道不傳教,修仙先做人。

一、傳達


我始終認為這幾年,我們在做的是傳道的事情,不是傳教的事情,我們把道教的思想和文化傳播開來,讓能夠接觸到這些文化的人理性思考,認知文化的存在,而不是被教規所驅使。

宗教有各自的特色,玄學與科學需要共存,但是,在網絡上,各種信息龐雜,玄奇神秘或者負面恐嚇性的東西更容易傳播,宗教徒的責任應該是傳播各自宗教文化中優秀的一面,傳遞文化的正能量,而不是傳播威脅恐嚇、因果報應、玄奇神通、不信我者下地獄、供養即功德、不得謗佛謗道、大師無錯等等迷信思想,而應該是學習因果論透出的哲學思想、各大宗教的文化本質、正信正念的宗教態度。

二、質疑

網絡弘道應該啟迪人的心靈,然後在尊重個人選擇的同時,尊重他人的信仰,網絡時代的信仰,應該能經得起質疑,經得起推敲,不允許質疑的宗教、不允許反對的大師必然存在問題。

宗教信仰需要擺脫愚弄人的階段,需要擺脫蠱惑信眾的階段,尤其在網絡上,應該允許質疑,允許推敲,經不起推敲的教理教義,哪怕是太上老君寫的,我們也不能迷信。

越是迷信的宗教,越是蠱惑人的大師,越怕質疑,因為質疑之後,他們就露餡了,他們就不能裝大師了,他們需要高高在上做神做佛做大師;在我們選擇信仰的時候,需要學會直視他們的眼睛,網絡上需要多方面的了解,需要多方面的聆聽。

三、包容

弘道的過程中,應該學會包容,不要以宗教的名義排斥宗教或者區分人。宗教都是人類試圖了解認識世界的方式,一定意義上,都是在探尋道,探尋宇宙的真理,探尋直接背後的真相。

各民族都有詮釋道的方式,形成了各自的宗教。宗教都是試圖通過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心靈的觀察,通過的人靈識來詮釋世界背後的真相。廣義上來說,所有宗教探尋的都是道,包括科學、無神論、有神論、唯物、唯心,都是由人來演化出來的,都是人認知世界的手段。

道教與其說信奉神明,不如說是信奉榜樣,道教骨子裡就是無神論的,道教的神在歷史發展變化中,已經演化成了道的代表。

在弘道的過程中,保持我們的本色,保持我們的本心不變。我們崇敬我們的先賢,他們崇敬他們的先賢,耶穌可以理解為他們民族的神;道教具有信仰代表性,但是不代表就是唯一正確的方式,我們也不代表正確。

理性看待自其他宗教,不排斥其他宗教,學習任何宗教中優秀的一面,道不以宗教區分,道不以信仰區分,真理、真知、真實、真見便是道,無論任何宗教。

四、破迷

很多信眾認為宗教就是迷信,甚至有的道教徒認為我們道教不就是裝神弄鬼嘛。從道教的角度來說,道教崇拜的不是神仙,不是神仙就是完美無缺的,而是因為「道」,這個道就是宇宙至理,甚至可以包括目前西方科學所包含的一切,都是追尋真理的過程,無論是山精野怪還是人妖鬼魔,只要順應自然,順應道的存在,才上升為神仙,神仙必須是道德完備有功績的,而不是必然存在或者必然不朽的;道教認知里,神仙也都是有劫數的,順應不了時代潮流,也是會被淘汰的。

理性認知道教的存在,理性區別道與教的區別,讓自己不迷信道教,不迷信宗教,不迷信神佛,不迷信科學,不迷信自我,不迷信他人,不迷信專家,不否定宗教,不否定科學,不否定自我,不否定他人,無論信仰什麼先做明智的自我。

五、明智

所有經典、故事、傳說、歷史都可以給我們借鑑,不是說非要局限在宗教內才能擁有信仰,要以明智的心看待經典,任何經典都可能存在錯誤,內心不迷不慌,才能做到真正的信仰。

要學會分辨各色的信息,遇到事情,三思而後行,現在資訊發達,從多個方面了解並不難,不要固執己見,不要偏激執著,不要因為自己的局限讓自己掉入迷信的泥淖。

六、傳道

無論選擇信仰宗教還是行使宗教責任,我們向外傳達的應該是道、是真理、是正義、是正見,不是妄圖用宗教的教規去奴役人,去滿足自己的私慾。

太多人借道教的神秘性和玄奇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了,比如各色大師、各種邪教,宣揚全知全能或者末世論調或者前生後世的因果來蠱惑信眾、收割信仰,這種都需要甄別和摒棄,更要警醒自己不要為玄奇、神秘所迷惑,太多的大師高人實際上還比不上二流的魔術師。

一味的通過玄奇、神秘、恐嚇、蠱惑、法術、神通來傳道,只能造成更多的迷信,傳道必須破除迷信的束縛,哪怕艱難,也要傳遞正信正念,我們傳的應該是道理,應該是真知。

通過網絡了解宗教,更多的是了解宗教代表的文化,進而充實自己的心靈,不要被神通、恐嚇、迷信、功德、因果等等的極端說法或者故事所誘惑,不要聽信毫無根據的穿鑿附會的神奇故事,活在當下,認知當下,了解當下,珍惜當下,珍惜生活。

可以選擇網絡上尋找信仰,但是不能讓選擇信仰破壞現有生活,不能讓選擇的信仰讓自己變成迷信者;我們選擇網上尋找信仰,更應該是從完善自己、圓滿自己出發,不應該受到極端學說、邪教、偏激、迷信的脅迫。

如今是科學昌明的社會,是民智開啟的社會,在傳播宗教理念的同時,必須明確認知宗教所代表的本質,認知無論宗教表象如何,都應該服務人、服務社會的,總之一句話:傳道不傳教,修仙先做人;玄奇不為主,莫失智慧心。

本文不求多少人了解認識道教,也不敢保證多少人有耐心看完全篇,但求看完全篇能能夠轉發一下,但求能少一些迷信,但求少一些人被騙。文/梁興揚道長

(中華道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3 03:4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