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6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醫學資訊] 研究:新冠病毒可能無症狀傳播? 公衛專家:無症狀隔離別亂跑(3p)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汽車達人勳章 機車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2-18 19:32:5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

 
台大公衛學院公衛學系教授林先和17日在「抗COVID-19疫情說明會」,根據北海道大學最新研究,表示無症狀傳播確實有可能,但強調無症狀人傳人病例人還太少,還必須累計更多數據。對此,他呼籲民眾無症狀,也應遵守隔離規定,萬一社區傳播發生,政府則應盡早完成本土流病調查,才能評估疫情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有可能無症狀傳播嗎?台大公衛學院公衛學系教授林先和17日在「抗COVID-19疫情說明會」,根據北海道大學最新研究,表示無症狀傳播確實有可能,但強調無症狀人傳人病例人還太少,還必須累計更多數據。對此,他呼籲民眾無症狀,也應遵守隔離規定,萬一社區傳播發生,政府則應盡早完成本土流病調查,才能評估疫情影響。

日研究推論無症狀傳播 無症狀感染者vs無症狀傳播者

根據北海道大學傳染病流行病學教授西浦博(Hiroshi Nishiura)的研究團隊,推估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的發病世代間隔(serial interval)平均約為3.4天,更進一步推論有一半以上的個案是無症狀傳播,引發熱議。

林先和強調須先釐清,所謂「無症狀感染者」是「患者有被感染,但從頭到尾都沒有症狀」,不代表就是無症狀傳播者,有傳播病毒的危險。根據日本撤僑航機經驗,就有篩檢確認後,也都沒有症狀的感染者。是否具備傳播能力?教授認為不一定,但有可能。

至於「無症狀傳播者」,後續還是會出現症狀,但在症狀出現前是否具備感染能力,是所有專家注目的焦點。

無症狀傳播者有哪些蛛絲馬跡?林先和提到,台灣第5例和第8例發現,第5例返台台商1月25日出現發燒,但陪診的先生當天也有輕微呼吸道症狀,後續被確診是第8例,疑似被第5例傳染。分析症狀時間,先生有症狀和太太確診時間太接近,無症狀傳播的可能令人懷疑,需要更詳細疫情調查。

怎樣算無症狀傳播? 搞懂這兩項指標

流行病學如何判斷無症狀傳播?林先和說明兩項觀察指標:(見下圖)

(1)症狀潛伏期(incubation period):病人被感染後,到發病有症狀的時間,各國資料顯示平均5-6天,也藉是接觸後,5-6天會開始有症狀。

(2)發病世代間隔(serial interval):第一個感染者發病有症狀,與下一個被感染者有症狀之間的時間。

 

有上述兩指標如何判定無症狀傳播?林先和提三種情況:(見下圖)

(1)如果「發病世代間隔」>「症狀潛伏期」:有症狀後才會傳播

(2)如果「發病世代間隔」=「症狀潛伏期」:有症狀那天前後就可能傳播

(3)如果「發病世代間隔」<「症狀潛伏期」:無症狀前就會傳播

 

日本北海道大學收集了6個國家26對人傳人案例,發現平均「發病世代間隔」3.4天,小於平均「症狀潛伏期」5.2-6.4天,屬於上述第3種情況,推論無症狀傳播有可能發生,且比有症狀傳播頻率高。

無症狀傳播有可能 但這些因素影響研究結果

林先和分析,該推論成立有兩個前提假設:

(1)這26病例的平均「症狀潛伏期」和其他研究類似>>合理

(2)該研究推估出來「發病世代間隔」3.4天,可代表目前近6萬名案例>>有待討論

林先和提醒,該研究26對案例還不足代表整體病毒特性,且「發病世代間隔」會受到各國防疫措施影響有所不同,可能影響研究結果,而該研究未經同儕審查。

他對此結論表示,無症狀傳播確實有可能, 對疫情影響有多大需進一步評估,並呼籲台灣若有社區傳播時應進行本土流病調查。

「新型冠狀病毒和SARS是不同的東西。」林先和說,SARS有症狀後才會傳染,要有心理準備這場仗難打,不能只靠發燒篩檢,對民眾而言,若接觸可能感染者,要好好居家隔離,「不要沒症狀還亂跑。」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9 06:21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