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8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瘟神與五福大帝
瘟疫,古人或單稱瘟、溫、或疫,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在古代民智未開,醫療條件低劣的情況下,人們對這種可怕疾病,恐懼至極,很容易認為是鬼神作祟。因此乞求神靈保護,當是很早就出現的行為。古人家家都有在門頭掛“艾草”的習俗,這樣瘟神就不會進來了。
瘟神又稱五福大帝或五瘟使者,是中國古代民間信奉的司瘟疫之神,即: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仕貴,總管中瘟史文業,是傳說中能散播瘟疫的惡神。也比喻作惡多端、面目可憎的人或邪惡勢力。
道教所信奉的瘟神,傳說始于隋唐。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隋文帝開皇(581-601年)十一年(596年)六月,有五力士出現在空中,距離地面約有三至五丈,身披五種顏色的長袍,手中各執一物。其中一人手執杓子和罐子,一人手執皮袋和劍,一人手執扇子,一人手錘子,一人手執火壺。隋文帝急問太史公張居仁:此為何神?主何災福?張居仁答曰:此為五方力士,在天為五鬼,在地為五瘟。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鐘仁貴,總瘟中瘟史文業。現天陣災疾,無法逃避。
這一年果然出現瘟疫,遭瘟病死去的人很多。於是隋文帝修建祠堂奉祀他們,並於六月二十七日下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青袍力士為顯聖將軍,紅袍力士為顯應將軍,白袍力士為感應將軍,黑袍力士為感成將軍,黃袍力士為感威將軍。並規定五月初五為祭祀五瘟的節日。唐朝承襲隋朝祀奉五瘟神。後來道教匡阜真人遊歷到此,於五瘟祠將五瘟收為部將,自此道教將其衍化為在教瘟神。
疫是一種急性傳染病,又單稱為溫、瘟、或疫。古代因醫藥不發達、加上民智未開,黎民百姓對於瘟疫恐懼至極,容易認為是鬼怪作祟,故崇祀瘟神。
為了去除疫病,有些地區在屋內掛鍾馗、牛頭天王的圖像作為護符。也有一些送瘟神的儀式,如把一些物品象徵為瘟神放於紙船上,再把船放進河流、大海等送走。日本亦同,也有將人偶視為疫病神趕走的民俗行事。
現今風行於閩東和福州的五福王爺信仰、閩南和臺灣的千歲信仰,如三年一度在屏東縣東港鎮的東港迎王平安祭典活動,皆與此有關。華北地區則時常祭拜中國歷史上的英雄豪傑為瘟神或除瘟之神,如陝西人信仰的苻堅、白起等。此外,也有其他神祇被視為可以除瘟,如四川人信奉文昌帝君化身為「瘟祖大神」,克服五瘟、掃厄除病。日本有防止疫病神四散的「鎮花祭」、在道路境界招待疫病神,使其返回京都之外的「道饗祭」。也有在村的境界繫上注連繩防止疫病神侵入的例子。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