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5-9-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51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正月十六「走百病、摸門釘」
明朝的詩歌、地方志和文人筆記中都有關於「走百病」的描述。明朝《宛署雜記∙民風一》中就曾記載:「正月十六夜,婦女群游祈免災禍,前令一人持香避人,名曰走百病。凡有橋之所、三五相率而過,取變厄之意。」
明清時期,走橋活動為什麼這麼流行呢?在我國古代,一年四季中,婦女們整日忙於家務與田地勞作,久而久之,自然會腰酸腿疼。而在人們心中,正月十六日走百病,蓋婦女藉此節日可以走較遠的地方,實為一種健身活動。走橋不僅會讓人們延年益壽,還會消除腰酸背痛等身體不適。所以,每當這一天,廣大婦女們都會積極參與到走橋的活動之中,樂此不疲。
那何又為「摸釘」呢?「元宵雪襯一燈紅,走百病後摸門釘。但願來年生貴子,不枉今番寒夜行。」這首舊時的民俗曲中唱的是,婦女們走百病時,如果來到了城門、廟門前,那些已婚但尚未懷孕的婦女,還要悄悄的摸一摸大門上的釘,叫做摸門釘。
清《月日紀古》卷一:『燕城正月十六夜,婦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辟人香。凡有橋處,相率以過,名走百病。又暗摸前門釘,中者兆吉宜子。』而已婚不孕的婦女,摸城門釘,取『添丁』之意,希望來年可生子。清李孚青《都門竹枝詞》:『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長袖走橋遲。前門釘子爭來摸,今年宜男定是誰 』
在「重男輕女」還是社會主流思想的封建社會裏,人們普遍認為,「釘」與「丁」同音,預示着家丁興旺,而摸門釘可以幫助婦女們實現生男孩的願望。而明清時期的北京,城門、寺廟有很多,而婦女們最愛去正陽門「摸釘」。
傳說,正陽門秉「正陽之氣」,摸了正陽門的門釘很容易生男孩。所以,很多婦女都會在正月十五這一天,不懼路途遙遠,紛紛前往正陽門去摸釘。而摸釘的習俗早在元朝時便已出現,到明清兩朝時更為流行。後來,隨着科學的發展,摸釘這一頗具迷信色彩的活動已經很少見了。
如今,當人們再次來到北京的古建築旁,見到高大的故宮城門,也會熱衷於」摸釘「,只是沒有了從前「求生男孩」的願望了,更多的是為了祈福。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