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2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學問之道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3-1 13:33:4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學問之道

  佛教裡面的青年學子,要經歷訪師尋道的過程以增廣見聞,才能獲得學問,這個過程叫做參學。好比我們現代人除了正規的教育之外,還要繼續留學深造,或是四處參問學習其他學識,方為有學問之人。

  尤其處於現代社會,無不講究專業知識與專門技術。科學家還分為生物科學、電訊科學、星際科學、奈米科學、複製科學等等。這些林林種種專業學問的獲得,是人類精神、潛能、毅力的開發。學問之道,茲有四點意見:

  第一、學問之道,能問則得:「學問」之首在於發問。有如叩鐘,大叩大鳴,小叩小鳴,不叩不鳴;同樣地,學習必須向人謙虛請益、叩問,才能獲得長輩、大德的教授。例如,佛教因為有須菩提尊者的發問,才能留下令人千古傳誦的《金剛經》;禪宗祖師啟問「什麼是本來面目?」、「何謂祖師西來意?」「念佛是誰?」讓學生向內心自問自參,直至機緣成熟,而豁然意解,妙得於心。

  然中國人受傳統禮教觀念的箝制,以填鴨式的教育灌輸於下一代,並沒有得到禪宗思想教育的啟發,所以,學生不敢發問,更不懂得怎樣問,如此學不到思考、辯解,又怎能進步呢?所以,學問之道,能問則得。

  第二、學問之道,能聞則知:聽聞,是獲得學問的途徑之一。由聽聞知道理,由聽聞去除惡事,就如容器受水,土地植種,應離不當的過失。例如,對於師長的教授,如果不用心,就等於將茶水倒在茶杯的外面;或以貢高我慢的態度,將茶杯傾覆,讓茶水倒不進去;亦或是聽聞之後,轉頭即忘,等於茶杯漏了,那裡能裝水呢?

  第三、學問之道,能思則明:所謂「以聞思修入三摩地」,思考,可以讓一個人理路清晰,明瞭;依理思維,可使學人發生智慧,所以參學之後,要不斷的思考,思想才能深入。

  第四、學問之道,能用則深:參學所得到的知識道理,要靈活運用,方能產生力量。例如,在老師那裡聽聞「慈悲」,就要將慈悲用來感染人間,增加人生的善美;學了禪定,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將禪定用來待人接物,自我觀照;問道於前人所得到的智慧,就要用來行佛,利濟群生,才能發揮學問的作用。所以「學問之道」,有四點:

  第一、學問之道,能問則得。

  第二、學問之道,能聞則知。

  第三、學問之道,能思則明。

  第四、學問之道,能用則深。

(星雲法語)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8-18 01:0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