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747|回覆: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好料分享] 淺談ATX電源供應系統之演進 [複製連結]

論壇顧問

Q^心靈導師^Q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顧問勳章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布布達人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07-2-5 17:36:1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很多人也許會認為:桌上型系統由於體積較大,且有充沛的AC插座電源,所以基礎的供電設計部分不用太過擔心,不像手持、行動裝置的電源設計,需要在蓄電容量、機內容積(含散熱、EMI電磁雜訊干擾)、轉換效率、電源品質等各層面上進行取捨折衷。

因此,許多桌上型電源設計的探討都逐漸轉移到更高的組態管理層次,如先進電源管理(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APM)、先進組態與電源介面(Advanced Configuration and Power Interface;ACPI)、智慧平台管理介面(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IPMI)等,或者是談論硬碟的熱插拔供電(如:伺服器Server、儲存系統Storage Appliance等),或PCMCIA/Cardbus/ExpressCard的熱插拔供電(如:準系統Barebone、媒體中心Media Center、電視遊樂器Game Console、視訊機頂盒Set-Top Box等)。

然而真的是如此嗎?事實上即便是桌上型系統,其基礎底層的供電設計部分也依然在變動,就以ATX規範標準來說,到2005年都還有持續的改版精進。所以,本文將針對桌上型系統最普遍使用的ATX供電規範進行解說,好讓供電設計能更快理出頭緒。

■ATX 1.0、ATX 1.1

ATX 1.0在供電上的設計比更早先的AT(Advanced Technology,先進技術)更為進步,在接頭設計上沒有過去P8、P9的錯接可能性(加入防呆機制),並且也正式將3.3V列為標準供電電壓,同時也增闢5VSB(Stand-By)的待備型供電線路,以及PS_ON#的內部式電源開關控制線路,如此可方便實現各種喚醒(含開機)應用,如遠端喚醒、定時喚醒、週邊喚醒等。

附註:過去AT時代稱為PG(Power Good)的供電備妥信號線路,在進入ATX後名稱轉變成PWR_OK(Power OK)線路,但功效、用意不變。

■ATX 2.0、ATX 2.01

到了ATX 2.0,原有文件規範中是將機外冷空氣吸入機內以幫助散熱,然而之後發現如此反而不利於排熱,致使機內的處理器過熱,所以將氣流動線反轉,成為自機內吹排到機外。

再者,ATX 1.x階段對PS_ON#、PWR_OK、5VSB等的運作特性說明不足,使軟開機、喚醒等應用的實現不夠理想與標準化,所以在ATX 2.0也進行強化解釋與補充,同時也要求將開機、喚醒之用的啟動電流加大,過去訂立的電流值過小,有時會造成開機、喚醒的失敗。

還有,在ATX 2.0版中也引入過去PC95’、PC97’規範文件中所常用的「Required,必備」、「Recommended,建議」、「Optional,選用」三層次功能說明,在ATX 2.0中就把3.3V供電及「軟電源」控制信號訂為「必備」。

附註:軟電源指的是可以由軟體(多指作業系統)來操控開機Boot/Power-On、關機Shutdown、重新開機Reset、休眠Suspend、喚醒Wake-up等功效,而實現這些操控所要運用的線路也正是PS_ON#、5VSB等。

而且,ATX 2.0首次將「選用」的供電接頭納入規範,除原有「必備」的20-pin供電接頭外,額外定義了一個6-pin的供電接頭(Optional Power Connector),能提供風扇轉速監督(Fan Monitor;FanM)、風扇轉速控制(Fan Control;FanC)、IEEE 1394供電(8V∼40V)、IEEE 1394接地、遠端3.3V感測等功效,且還保留一個腳位供日後定義。另外,ATX 2.0也將供電線路進行顏色化規定,讓製造生產者能夠更直覺、快速地辨識與配接線路。

■ATX 2.02、ATX 2.03

由於需求功率的持續增加,ATX 2.02針對250W、300W(Watt,瓦)的組態又增訂了一個新的供電接頭,稱為輔助供電接頭(Aux Power Connector),原有的20-pin則稱為主供電接頭(Main Power Connector),輔助供電接頭為6-pin,主要是用來增強5V與3.3V的供電力,定義中5V最高可至30A(Amp,安培)的電流輸出,而3.3V最高可至18A的電流輸出。

此外,ATX 2.02也對過去的一些供電規範進行些微修正,以更貼近務實,例如-5V及-12V供電若依據原有的規定,僅允許正負5%的電壓準位擺盪,此稱為電壓容錯度、容忍性(Voltage Tolerance),但在ATX 2.02則加以放寬,允許到正負10%的擺盪。

■ATX 2.1

到了ATX 2.1版又有了更大的改變,追加了一個「ATX12V Power Connector」的4-pin供電接頭,直接對處理器提供12V的供電(據了解,主要是因為Pentium 4之後的處理器用電過兇,才有增設此一額外供電連接器來因應、抒解處理器的用電需求),此一12V供電不僅可提供處理器的運算用電(將12V降壓成3.3V的Vio電壓與更低的Vcore核心電壓)外,也可供電給處理器的散熱風扇。

■ATX 2.2

至於ATX 2.2主要有兩個重大變化,一是最初的20-pin主供電接頭擴增為24-pin,並且也對腳位進行些許調整,這主要是因應PCI Express(簡稱:PCIe)所致,原因是PCI Express需要更多的用電。另一則是:若主機板上使用了ATX12V的4-pin(2x2)供電接頭,則允許移除、省略使用更早之前所定義的6-pin(3x2)輔助供電接頭。除這些外,也微幅調整3.3V供電的電壓容忍性。

■ATX12V PSDG

ATX規範在提出ATX12V之後,也將多數的電源供電規範轉移到AXT12V範疇內,自此讓供電設計的規範說明(Power Supply Design Guide,簡稱:PSDG)更加獨立,2000年2月ATX12V規範發佈1.0版,之後陸續有新版發展,最新版為去(2005)年3月提出的2.2版。

到底ATX12V的各版演進內容為何?以下筆者就逐一解釋:

ATX12V 1.0版,2000年2月

首版發佈。

ATX12V 1.1版,2000年8月

•增加3.3V的供電電流。針對「供電分享,Power Sharing」進行更多說明。縮編部分規範內容與格式修正。

ATX12V 1.2版,2002年1月

•訂立「典型用電」的供電配送規範。在供電配送表(Power Distribution Table)中增加所有5V供電的供電量,增至0.3A。

•對「PS_ON#」這條「開機控制線路」進行補充說明:倘若控制用的驅動脈波不能維持一定時間的準位信號,即是在10mS∼100mS(毫秒)的時間內讓準位跌落至標準之下,則電源供應器的狀態記存(Latch)就不會生效,正常而言會記存「關機,Shutdown」的狀態(State)信號。

•移除所有供電配送表中-5V的供電資料。

ATX12V 1.3版,2003年4月

•更新「供電電壓」與「供電電流」的規範指引。

•新增對「輕載用電」與「典型用電」的電源轉換效率指引。

•提升對「最低電源轉換效率」的要求,滿載用電時須達68%∼70%。

•新增對Serial ATA(簡稱:SATA)供電接頭的定義。

•新增對供電器運作時的噪音層級規範。

•更新「版本規格表」的格式與資訊。

•更新「規範書聲明」的資訊。

•移除在ATX本規上的指引內容。

•移除-5V供電線路的指引。

•更新「能源之星,Energy Star,省電模式及狀態」與「待備狀態的電源轉換效率,Stand by efficiency」的規範指引。

ATX12V 2.0版,2003年2月

•新增「專用術語」的章節說明。

•新增250W、300W、350W、400W功率的設計指引。

•更新跨調整圖(Cross Regulation Graph)。

•更新「用電負載表」的資訊。

•更新用電需求的轉換效率,並加入建議效率。

•提高供電能力以因應更高的需求用電,同時也提高「典型用電」及「輕載用電」時的最低轉換效率。

•「主要供電接頭」從20-pin提升成24-pin。

•移除ATX主規時代所訂立的「輔助供電接頭」。

•將「SATA裝置用的供電接頭」正式列入必備。

•ATX12V供電接頭(2×2)採行獨立限流設計。

ATX12V 2.01版,2004年6月

•將3.3V遠端感測線路設置到主供電接頭(24-pin)上。

•更新主供電接頭上12V2直流供電輸出的雜訊、漣波資訊。

•移除-5V的參考電壓。

•更新5VSB的最大電流升降步階。

•針對電壓持升時間而修改115 VAC頻率。

ATX12V 2.1版,2005年3月

•新增450W功率的設計指引。

•提升之前已訂立的250W、300W、350W、400W等供電組態的供電力(輸出電流量)。

•跨負載更新(從250W∼450W)。

•更新「用電負載表」。

•提升供電轉換效率的必備(最低)需求。

•提升5VSB的待備電流(增至720mA)。

ATX12V 2.2版,2005年3月

•更正12V2的負載層級表。

•在主供電接頭中新增串接的高電流終端電阻。

•在ATX12V供電接頭中新增串接的高電流終端電阻。

■結論

瞭解上述的設計與規範變更就足夠了嗎?答案是否定的,設計規範中也對其他相關層面有定義,例如供電線路的線徑(直徑)方面,3.3V遠端感測用的是18AWG,若改換成3.3V供電用途(300W功率組態下)時則改採22AWG,至於一般的12V、5V、3.3V供電則建議用16AWG。

其他還有接頭的供電線路最多允許長度(12V允許達28cm,其他則允許到25cm)、風扇的配置位置,風扇的直徑(須有8cm以上)、進氣量(典型而言須在25∼35CFM以上),就連進氣口要預留多少空間才能順利吸入足夠的散熱用冷空氣,也都有詳細的定義(須預留0.5"空間)。

最後,不僅ATX供電器要符合上述的種種要求與規定,其他如CFX、SFX、TFX、BTX、LFX等其他構型(Form Factor)的主機板、供電器等設計也都要以ATX供電規範為基礎依歸,由此可知即便是桌上型供電系統,在基礎供電層面上也依然有持續的發展演進,如何讓標準跟進與產製成本取得平衡,這對設計工程師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Rank: 4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07-5-9 14:52:40 |只看該作者
多謝大大的information
最近正想update自己電腦的power supply
讀了這些訊息 才了解原來規格表所列的atx 2.x的意義
對小弟幫助不少 再次謝謝
ooww 該用戶已被刪除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07-9-25 02:32:3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發言或禁止訪問或刪除帳號,本文內容已被系統自動屏蔽。

Rank: 2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08-3-8 07:00:22 |只看該作者
原來ATX是這樣來的阿我以為是原本就有的.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2-28 15:50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