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4-12-20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456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1532
- 相冊
- 1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奇門遁甲
道教五術是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對龐大複雜的玄學系統的最主要的分類,一般認為包括山(修仙)、醫、命、相、卜五類。
奇門遁甲與大六壬、太乙神數並稱三式。為中國玄學中預測學的一個特有門類。乃利用洛書軌跡,九宮八卦以及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來預測地理方向的優劣,進而規劃一個人的行程,最終達到對自己最有利的目的,為算命相術所兼用。
奇門遁甲以乙、丙、丁稱為三奇;以開、休、生、傷、杜、景、驚、死稱為八門,故名「奇門」。天干中「甲」最尊貴而不顯露,六甲 (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常隱藏於「戊、己、庚、辛、壬、癸」六儀之內,三奇、六儀分布九宮,而甲不獨占一宮,故名「遁甲」。
在古代,民間流傳只有帝王附近如軍師、欽天監、國師等重要大臣才通曉奇門遁甲之術。此法後來被神化為一門法術,以至於一些小說將其描寫為有「飛天遁地」之本領的法術。亦有人稱之為帝王學。
東晉(317年-420年)煉丹家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中記載「余少有入山之志,由此乃行學遁甲書,乃有六十餘卷,事不可卒精,故鈔集其要,以為囊中立成,然不中以筆傳」。但書中並無記載軍事上的應用。
南北朝(420年—589年)梁簡文帝蕭綱所寫的《從軍行》中有「三門應遁甲」,何丙郁認為這暗示遁甲與軍事有關。南北朝時期遁甲已經流行,《隋書・經籍志》中所記載的帶有「遁甲」的書目數量超過五十,並且存在南北朝遁甲書的記載。
崇寧年間(1102年-1106年)據《崇寧國子監算學令》記載,三式為北宋司天台學生的考察科目。
清(約1636年-1912年)錢大昕在《十駕齋養新錄》指出《史記・龜策傳》中衛平替宋元王解夢之法為遁甲術,而近代嚴敦傑指出所用的方法應該是六壬。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奇門遁甲被認為是以易經、八卦為基礎,結合星相曆法、天文地理、八門九星、陰陽五行、三奇六儀等要素的一門學問。據稱姜子牙、范蠡、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人都曾使用過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國事、兵法方面。在21世紀已被用於商業發展、市場經營、管理等方面。
「奇門遁甲」的含義是由「奇」「門」「遁甲」三個概念組成。「奇」就是乙(日奇)、 丙(月奇)、丁(星奇)三奇。門依據排宮法(轉盤)與飛宮法(飛盤)的不同有八門和九門的區別。其中排宮法較為常見。
排宮法
八門: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對應八神。其中開、休、生為三吉門,死、驚、傷為三凶門,杜門、景門為二中平門。
飛宮法
比排宮法多出一門,為中門。對應九神。即:休、死、傷、杜、中、開、驚、生、景。其中開、休、生為三吉門,死、驚、傷為三凶門,杜門、景門、中門為三中平門。
遁甲,「遁」即隱藏,「甲」指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甲」為十干至尊,藏而不現,常隱遁於六儀(戊、己、庚、辛、壬、癸)之下。
隱遁原則是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另外配合居地盤的八卦方位(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居天盤之九星(天蓬、天任、天衝、天輔、天英、天芮、天柱、天心、天禽),居神盤之八神(排宮法:值符、螣蛇、太陰、六合、白虎/勾陳、玄武/朱雀、九地、九天)或九神(飛宮法:值符、螣蛇、太陰、六合、太常、白虎/勾陳、玄武/朱雀、九地、九天)。
奇門遁甲的占測主要分為天,人,地三盤,象徵三才。天盤的九宮有九星;中盤的八門(排宮法中門寄二宮)/九門(飛宮法)布八門/九門;地盤的八宮代表八個方位,靜止不動。
天盤在地盤上,每宮都分配著特定的奇(乙,丙,丁)儀(戊,己,庚,辛,壬,癸)。再根據具體時日,以六儀、三奇、八門(九門)、九星排局以及特殊的奇門遁甲格局,來占測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在人事關係方面選擇吉時吉方。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