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06-10-2
- 最後登錄
- 2024-12-1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632
- 閱讀權限
- 90
- 文章
- 624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略說天台
天台宗另外還有五小部。即:(一)金光明經玄義二卷,略稱光明玄。(二)金光明經文句六卷,略稱光明疏。(三)觀音玄義二卷,(四)觀音義疏二卷,略稱觀音疏。(五)觀無量壽佛經疏一卷,略稱觀經疏。前四部皆由灌頂大師筆錄,觀經疏則缺筆錄者之名,故後世頗有真偽之爭。
智者大師為他俗家兄長寫了一本小止觀,裡面教我們修止觀前,要行二十五種前方便,這就是準備功夫,其他宗雖然沒有強調,但是值得參考的。簡單說一下,二十五前方便是什麼呢?是要具五緣具備五種修止觀的環境、訶五欲(訶斥五種欲望)、棄五蓋(丟掉五種的遮蓋)、調五事(五件事情要調配的)、行五法有五種修習的法門,一共二十五種,具五緣、訶五欲、棄五蓋、調五事、行五行,叫二十五前方便。
什麼叫做具五緣呢?五種因緣,一持戒清淨、二衣食具足、三閑居靜處、四息諸緣務、五得善知識。在修習止觀之前,必須先具足五緣。持戒清淨就不容易做到,例如在家居士持三皈五戒、八關齋戒、沙彌沙彌尼戒、比丘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條戒,有沒有都清淨受持?有戒才能生定,有定才能發慧。持戒不清淨,如何能生定呢?隨著時代改變,小小戒不小心就犯了,那就學普賢菩薩,時時刻刻懺悔。但是,無論如何,重要大戒絕對不能犯。有佛友說:「我業障深重。」「怎樣讓我的心清淨。」就是懺悔!
懺悔不單是形諸於儀式,嘴巴念念,有口沒心,這樣沒用。發露懺悔是從心的根本來懺,懺到痛哭流涕,這樣真正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亡,心罪俱亡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懺悔是大事,非三言兩語可交得,以後有機會再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