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大明御制玄教樂章
談誦經
~經以載道、經以為徑~
此書輯錄三種「道教齋醮樂章」,其中以「宣詞」為主,宣詞俗稱「詠韻」,內含
《醮壇贊詠樂章》、《洪恩靈濟真君樂章》及《玄天上帝樂章》。每章包括「頌神」曲詞數首。其中《齋壇贊詠樂章》在曲詞旁標注「工尺譜」,其餘兩章則僅有「曲牌、曲詞」而無樂譜。該樂章似為明朝永樂年間的道士奉敕編撰。乃「真武壇儀」常用之詠韻樂曲。
誦讀經文加入「唱、韻」的方式僅是為「增強壇場的氛圍」或是為了「融入經文的意境」,並非一定用唱的才叫做誦經!無論是唸誦、白文、詠韻皆可稱為誦經。
道教音樂基本上分為韻腔和曲牌(即聲樂和器樂)兩大類,道教音樂伴隨著各類法事存在,是法事活動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道教音樂大多情況下是「歌、樂、舞」一體的藝術形式,而在有些法事科儀如「步罡」其步行轉折,需踏在罡星斗宿之上,步態宛如「舞姿」,這時乃典型的「歌、樂、舞」一體的藝術形式。
其中的詠誦(韻腔)是在法事活動中以諷經、念咒、誦誥、詠唱發展形成的歌腔,道眾稱為「韻子」,是武當山道教音樂的主體。做為我國傳統音樂中詞曲結合的聲樂藝術珍品,使其在各項法事實踐中加以發展。武當山道教音樂中的不同歌腔形態,是由法事活動的不同科範儀式所決定的,不同的科儀用途形成了諷經腔、念咒腔、誦誥腔、詠唱腔等四種不同的歌腔形。
(台灣道教總廟 玄義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