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1-16
- 最後登錄
- 2024-11-25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86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808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詩仙李白與道教的淵源
李白是盛唐時期的一位天才詩人,一生狂傲不羈,飄逸洒脫,留下很多偉大詩作,其實李白是位受道教思想影響頗濃的詩人,常以「謫仙人」自居,歷代歌詠李白的詩篇亦往往將其與「仙」聯繫起來。
李白的一生,確曾訪過道,尋過仙,煉過丹,採過藥,受過道篆,並經常出入道觀,研讀道經,交結道士,玄談道旨。崇道也是李白終生為求其生活非同凡響而努力從事的一件重要事情。
盛唐是一個經濟發達、政治開明、思想解放、文化繁榮的時代。唐朝奉老子為始祖,尊崇道教,使其得到空前發展。到唐玄宗時,尊老子為玄元皇帝,令天下州郡立廟祭祀,更設立崇玄館,《老子》等道家學說均被奉為「真經」,道教在唐朝達到了隆盛時期,由於統治者的極力推崇,道教大盛,蜀中青城山、鶴鳴山等都為道教聖地,有很多著名道士,如趙仙浦、王仙卿等。因此,對李白求仙學道影響重大。在蜀中,他奠定了神仙道教信仰的基礎,並初步形成了他的自我仙人意識。
早年的李白即開始追慕神仙方術,其《上安州裴長史書》一文云:「五歲誦六甲,十歲觀百家。」所謂「六甲」當為道教術數一類的書籍,他在《鳳笙篇》詩中說:「仙人十五愛吹笙,學得昆丘彩鳳鳴。」其《感興八首》 (之五)亦說:「十五游神仙,仙遊未曾歇。吹笙吟松風,泛瑟窺海月。西山玉童子,使我煉金骨。欲逐黃鶴飛,相呼向蓬闕。」「煉金骨」,就是煉丹。由此看來,李白十五歲就有了較深的道教信仰。
李白20歲時接受了道教的灌頂儀式,正式成為了一名小道士。他寫道:「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仙人扶我頂,結髮受長生。」這裏的「結髮」,指當時男子20歲的代稱;「扶我頂」和「受長生」是李白初入道的儀式。他受的「長生」,是指道教的「長生籙」,只有虔誠的入道者方可獲得。
李白自此之後開始了他的道教社會活動。訪過不少道教名山,如峨眉山、戴天山、紫雲山等,在峨眉山,他曾有過輕舉飛升的遐想;在戴天山的大明寺,他曾發憤讀過道經;在紫雲山,他曾觀齋醮。另外,此時他還結交了不少道友,如元林宗、元丹丘、戴天山道士、東嚴子等。李白還曾同蜀中道家術數名流東嚴子趙蕤一起隱居岷山多年。在山中,他們養奇禽異鳥千餘只,呼之即來,掌中取食,了無驚猜,傳為奇聞。
受道教的影響,李白的詩歌充滿了大膽的想像和奇異的誇張,常常出語驚人、行文迭宕,其中一些作品帶有明顯的遊仙色彩。但與其說遊仙是為了尋道,不如說是為了尋己,因為尋道成仙者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因此,李白詩中始終有着一個憤世疾俗、遺世高蹈、特立獨行的主體形象。失意時,他大喊「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得意時,他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正是這樣獨特的道教審美意蘊,才為歷史留下了一位「謫仙人」。
來源:道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