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8-3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51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55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今此經題中「行願」二字,是指普賢菩薩的行願,亦即是經中所說:一者禮敬諸佛等十大行願。此十大行願,是願中之王,因名十大願王。
以此十大願王,啟導初發心的菩薩,令其發起普賢菩薩的願,學普賢菩薩的行,最後得入不思議解脫境界。
普賢願行是能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是所入,能所不二,是名「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
「品」之一字,意思是說:品類相同。佛說此經,處在舍衛國給孤獨園,時在般若,但義屬華嚴,因此,結集經藏的聖者,結歸華嚴時。
因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此品共有四十卷,詳述善財童子歷事善知識,遍求解脫法門。全經可分為五相:
一寄位修行相:善財童子初遇文殊菩薩等四十一人時,文殊寄十信位;德雲比丘等十人,寄十住位;善見比丘等十人,寄十行位;鬻香長者等十人,寄十回向位;婆珊那演底主夜神等十人,寄十地位。
二遇摩耶夫人等十一人,名會緣入實相。即會前位次差別之緣,同入實相理,寄位等覺,將生妙覺。
三遇彌勒菩薩一人,名攝德成因相:即攝前會差別緣,歸一實之德,以明一生補處,是成佛正因。
四再見文殊,名智照無二相。初遇文殊表信智,今再見文殊表證智,既與本智相應,則離能所相,離分別相,照體獨立,不見文殊身相,但得摩頂之法。
五遇普賢一人,名顯因廣大相。既歷前諸位,智極心明,想盡慮絕,法法皆真,依正不二,重重無盡,故隨舉一法,皆是圓因,故名顯因廣大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