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31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教飲食養生方法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7-10 02:21:2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飲食養生方法

道教飲食養生方法是道教徒在長期的理論和實踐的探索過程中形成的養生方法體系。道教養生方法在歷史上流派和類別甚多,但其行功方法,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服食,二是攝養。這兩個方面構成道教養生方法的核心內容。


(1)道教藥餌服食
服食是道教養生術中的重要內容。其目的是通過服用特定的食物和藥物,來達到長生久駐的目的。

道教服食,包含養生和成仙兩大內涵,照葛洪的看法,服食藥物分草木之藥和金石之藥。草木之藥的功效在於「救虧缺」,亦即治病補養,而金石之藥的功效在於不死成仙。又照《抱樸子》和《博物志》所引《神農四經》的說法,服食的藥餌分為上、中、下三等,上藥令人身安命延,中藥養性,下藥治病。所謂「救虧缺」,意在補養元氣、滋陰壯陽、調利五臟、和榮精血以及治病療疾。所謂服食金丹羽化登仙是早期道教的煉養之術,在實踐中逐漸被道教養生家所拋棄。

道教養生家著重研究那些有明顯補養功效的藥物,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道教服食養生學。如《太玄寶典》論茯苓之製法服法:「服之得法,能生神明,輕便四肢。茯苓末之爛,研青松葉水和煮之,惟茯苓碧綠色透為度,暴幹以末,蜜和丸,日三服如橡子大,清旦水下。通神不老不飢,辟穀去五味。服之三百日,體生青毛,無寒暑。更加梨子,無暑,加浮萍,無寒矣。」該書還指出:柏木仁可以秘精不泄,椒子可以通神明目,甘菊可以生精益髓,地黃可以榮血脈澤肢體。並皆有配方與服法。


(2)道教飲食養生
俗語云:「藥補不如食補。」說明飲食營養是身健體康的根本。在古代養生家看來:「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這是說,藥物的作用只在「攻邪」,而人的機體要得到補益,精氣要獲得充實,必須服用「五穀」(粳米、麥、小豆、大豆、黃黍)、「五果」(桃、李、杏、栗、棗)「五畜」(牛、羊、豕、雞、犬)、「五菜」(葵、藿、薤、蔥、韭)。金元時期的醫學家李東垣認為,人的健康長壽全在脾胃健旺,元氣沒有損耗,而達到這一點的根本就在於胃對飲食進行消化、吸收,把營養物補充進人體。

所以,人們必須不斷地攝取營養以求健康長壽。孫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資於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中國飲食養生術首先要求飲食的清淡。《黃帝內經》中就說過:「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意思是那些長期以魚肉葷腥為食者、貪圖膏粱厚味者,足以在身上發出大疔瘡來。他們生病就好像用空的容器接受東西一樣十分容易。古代帝王多沉迷於山珍海味、花天酒地的生活,但長壽者又有幾人?倒是深山古剎修煉的道士、幽靜村莊裏勤奮的農夫多獲高壽。


古代養生家指出:「人們嗜食肥美厚味,容易產生半身不遂、痿厥、氣精喘逆、癰瘡等疾病。」孫思邈指出:「老人所以多疾者,皆由少時春夏取涼過度,飲食太冷,故其魚膾、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損於人,宜常斷之。」所以,粗菜淡飲實際上就是最好的養生食譜。古代養生家告誡人們,日常飲食安排主食宜用五穀雜糧,副食則以豆類、蔬菜、植物油為主。此外,飲食不僅要「素」,還要「淡」,滋味不要太過、太猛,喜食味道濃烈的食物容易誘發多種疾病,於養生不利。清代養生家陸以恬從對人身體的好處和害處著眼,分析了各種食物的利弊,值得人們注意。他說:「醫家謂棗百益一損,梨百損一益,韭與茶亦然。余謂人所常食之物,凡和平之物,如參、苓、蓮子、龍眼等,皆百益一損也;凡峻削之品,如檳榔、豆蔻仁、煙草、酒等,皆百損一益也;有益無損者惟五穀。」


道家飲食養生還推崇食而有節。飲食不僅要清淡,而且要節制,暴飲暴食,對人體害莫大焉。金元時的李東垣深刻地指出:「飲食自掊,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由生也。」   明代何良俊承繼孫思邈的思想,提出了一種「食後將思法」,云:「平旦點心訖,即自以手摩腹,出門庭緩行五六十步,消息之。中食後,還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勿令氣急。行訖,還床偃臥。」「食飲不宜急行走,不宜大語喚遠人、嗔喜、臥覺。食散後,隨其所業,不宜勞心力。」


道教飲食養生術還要求人們應該定時進餐,養成習慣,是十分有道理的。古人還十分強調烹調食物要得法,注意調和五味、陰陽、寒熱等。古人將食物按味分為酸、苦、甘、辛、鹹五種,它們又都有著陰陽的屬性,叫做「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鹹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掌握食物的這些性質,加以適當的調配,就能夠達到養生的目的。因為它們對人體會產生各種影響,人們在烹調過程中若能做到陰陽相配,就不會或陰凝膩滯,或過於辛熱燥烈。但究竟應該吃何種性質的食物,則需按自己的體質而定。中醫常把人分為四種類型:正常健康型、陰虛型、陽虛型、陰陽兩虛型。


陰虛型體質的人,常出現手足心熱、煩心、口乾、便秘、舌質紅等症狀,故宜食性甘寒、甘涼或甘平之物,具體說來有:小米、小麥、大麥、玉米、大白菜、菠菜、冬瓜、黃瓜、扁豆、白木耳、紫菜、豆腐。水果方面,可選擇鴨梨、香蕉、柿子、大棗、青果、西瓜、蓮子、百合、獼猴桃。肉類可用白鴨肉、鵝肉、雞蛋、鯽魚、青魚、黃花魚、龜肉、甲魚、蛤蜊等。此外,常食白木耳、黑木耳、蓮子、大棗等亦有效果。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1-4 17:3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