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11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牆”,道教誦經與養生!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8-7 00:33: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牆”,道教誦經與養生!

養生,是道家祖師及後學道徒幾千年來孜孜不倦一直研究的課題,人們通常稱之為修道。南朝劉宋時的金陵道士陸修靜撰《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民國時期成都二仙庵重刊版《太上玄門早壇功課經序》中亦闡明了誦經與養生的緊密聯繫。


所謂“經以載道”,在道教裡人們通過誦經來學習養生、修道悟道,即是入道之門也是主要方法之一。通過持戒、諷經、誦咒及參禪打坐中逐漸的恢復自己的本始之性和自然之心。《早課序》中雲:“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牆,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得入道之門可以複元始之性,得修仙之路得以曉自然之心。”

道教認為:凡人之所以不明真道,是因為人有妄心,因貪、慎、癡、愛而產生種種煩惱、執著、顛倒幻想,以致造下無邊惡業,墜入無底的罪惡深淵,沉迷於六道輪回之苦而不能自拔。今而即獲人身,當精修致道,永脫輪回。《晚課》雲:“人身不易得,正法最難遇。但念無常苦,各發清靜志。掃除諸妄念,去卻貪、慎、癡。懺悔往夕非,當求今日是。勇猛生精進,各用皈命禮。”

道家所謂修道就是通過誦經、持戒、學習經典中祖師爺留下來的無上大法。把世俗的名、利、情、愛看淡,放下、忘掉。洗心滌慮,虛極靜篤之時,身心俱忘,物我渾一,宇宙間一片虛白光明。這就是道家講的“天人合一”境界,也就是佛教常說的“明心見性”,儒家所謂“止於至善”。

在玄門中,比較重視性命雙修,而明心見性是入門功夫。由明心見性然後性中之命,存無守有,最後性命圓融,神形俱妙與道合真。《早課序》中有雲:“修自身之道者,賴先聖之典也。誦上聖之金書玉話,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揚大道,非課誦無以保養元和。


道教誦經分直誦和音誦,齋醮科儀即音誦也。養生分體和用兩個方面,古仙所謂:“偽道養形,真道養神,神形俱養,是謂妙道。”本性真心與元和乃道之本體也,至於保命全形、治國弘法乃道之日用也。也就是說,誦經不僅是修真悟道的必要手段,也是弘道濟世的最好方法,結經偶雲“願以此功德,普及與一切。誦經保平安,消災增福壽。”

誦經須知:一切聖真,莫不修戒而登真,經者,徑也,是聖人修真之經歷,途徑,故經戒是一不是二。《九天雷祖玉樞真經》雲:“人道者知止,守道者知謹,用道者知微,能知微,則慧光生。能知謹,則聖智全,能知止,則泰定安,泰定安則聖智全,聖智全則慧光生,慧光生則與道為一,是名真忘。”其中“人道者知止”一語道出了“戒”的重要性,止者,戒也。故知修道誦經,天門無路,以戒為鑰。通過持戒(知止),乃至知謹、知微,最終與道為一,故一切修仙之人,任爾才智過人,若不持戒而安作,終不免墮於六道輪回。《壇經》所謂大修行之人亦“不昧因果”是也世尊亦雲:“以戒為師。”《老子》謂:“不敢為天下先。


誦經禁忌主要有二:一忌葷酒念誦,二忌逢戊誦經。
玄門有諺:逢戊不動真,不打鐘鼓不更,戊有“明戊”“暗戊”之分,大多數地方只忌明戊(十天有一戊)。
中國曆法中,由天干立十,地支十二,天干地支組合而成六十甲子,又稱六十太歲,每年有一位太歲神值班。青城山天師洞,河南中嶽廟以及各地名山洞府均供有六十甲子神。道教眾神之中以值班太歲為大,每人亦有一位太歲,稱為本命太歲:此人在哪一年出生,這年的值班太歲即為本命太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此十天干也,故每十天有一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此乃十二地支也。

戊日在玄門中有一些禁忌:逢戊不誦經,不擊打一切法器及金屬物品,不高聲喧嘩;不動土、不種地、錫地,不起房蓋屋乃至不上山采藥;不得驚擾一切棲息眾生,不填穴覆巢等。這也許就是道教重生貴生、休養生息、福被萬靈的一種體現吧!
昔有漢武帝求教于西王母曰:“近來連年天災人禍,不是乾旱即為洪災,農民顆粒無收何故?”王母答曰:“此乃戊日種地之過也,故有此報。”由此可見戊日禁忌的重要性。


葷酒誦經,乃玄科大忌,葷者,肉食也。《陰騭文》曰:肉字裡面兩個人,本來就是人食人。《鐵罐解食》雲:“樂其生,不忍見其死。愛其生,不忍食其肉。”《初真十戒》第三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當行慈惠以及昆蟲。按《初真十戒文》解曰:蓋不殺生者,所以存仁愛也。夫禽獸旁生,性命同稟,有夫婦之配,有父子之情,有巢穴之居,有飲食之念,愛僧喜懼何異於人,能懷側隱之心,不忍殺戮而食,以證慈悲之行,不亦善乎?《初真十戒》第七戒者,不得飲酒食肉,犯律違禁。當調和氣性,專務清虛。解曰:不飲酒者所以戒亂性也。後人嗜欲無厭,縱飲謀醉,遂至形骸顛倒,禮法喪失,或以致病,或以構禍,罔覺其非,乃至一世英名付之東流。古人雲:“酒乃穿腸毒藥。”不亦戒乎?《積功歸根五戒》二者,不得掌酒。按《老君戒經》日:戒酒者,非身病,非法禮,皆不得飲。身病,謂已身疾,應以酒也。法禮者,明非世俗饌會及鬼神之胙,若尊卑之禮,真靈之饗,則不至於失之者也。

來源:道站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您發表的文章內容豐富,無私分享造福眾人,像極了愛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5 09:1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