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42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佛陀論馬 [複製連結]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8-10 11:01: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一天, 釋迦牟尼佛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裡,出去托缽的弟子們陸陸續續地回到精舍,一個個威儀具足,神態安詳。
弟子們靜靜地走到水池旁邊,洗去沾在腳踝上的塵土,然後端端正正地坐在坐具上,等待佛陀的開示。



佛陀結金剛座,慈祥地說:

世界上有四種馬:



第一種馬是良馬,主人為它配上馬鞍,套上轡頭,它能日行千里,快速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揚起鞭子,它一見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遲速緩急,前進後退,都能夠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釐。這是能夠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是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看到鞭影,不能馬上警覺。但是等鞭子掃到了馬尾的毛端時,它也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馳飛躍,也算得上是反應靈敏、矯健善走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鞭影,不但毫無反應,甚至皮鞭如雨點般地抽打在皮毛上,它都無動於衷,反應遲鈍。等到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打在它的肉軀上,它才能開始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後知後覺的庸馬。



第四種是駑馬,主人揚鞭之時,它視若無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它仍毫無知覺;直至主人盛怒之極,它才如夢方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



佛陀說到這裡,突然停頓下來,眼光柔和地掃視著眾弟子,看到弟子們聚精會神的樣子,心裡非常滿意,繼續用莊嚴而平和的聲音說:「弟子們!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的眾生。



第一種人聽聞世間是否有無常變異的現象,生命有隕落生滅的情境,便能悚然警惕,奮起精進,努力創造嶄新的生命。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不比必等到死亡的鞭子抽打在身上,而喪身失命後悔莫及。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花開花落,月圓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無常侵逼,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才打在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族好友經歷死亡的煎熬,肉身壞滅,看到顛沛困頓的人生,目睹骨肉分離的痛苦,才開始恐怖驚懼,善待生命。好比第三等庸馬,非要受到鞭杖的切膚之痛,才能幡然省悟。



而第四種人當自己病魔侵身,四大離散,如風前殘燭的時候,才悔恨當初沒有及時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好比第四等駑馬,受到徹骨徹髓的劇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為時過晚了。」



弟子們此時皆已悟道,閉目冥想,自醒自身,思索人生。



註:心若改變,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人生跟著改變。



佛陀以馬喻人生,給佛弟子以兩點啟示,其一是:佛陀告誡佛弟子要時時警醒自己——世事本來都是無常的,自然界的花落花開,人世的生離死別,都是無法逆轉的自然規律。我們應該經常提醒自己要像第一種人一樣勇猛精進,而不要像第四種人那樣等到四大離散之時再去後悔人生的虛度。以免自己將來墮入輪迴之中不能自拔。



啟示二是:每個人的根基有利鈍的不同,利根之人不能在修行面前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而應該像良馬一樣,不待揚鞭自奮蹄;鈍根之人也不應當灰心喪氣、自暴自棄。而應該如「駑馬十駕,功在不捨」一樣,把自己鍛造成可以日行千里的良馬。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9-30 06:4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