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擷錄38 [複製連結]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8-20 11:25:1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評無量壽經



一、無量壽經。有五譯。初譯於後漢、月支、支婁迦讖。三卷、文繁。名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次譯於吳、月支、支謙。有二卷。名佛說阿彌陀經。以日誦之經,亦名佛說阿彌陀經。故外面加一大字以別之。又有趙宋王龍舒居士。會前二譯。及第三譯。並第五趙宋譯。四部、取要錄之。名大阿彌陀經。當時大興。後因蓮池大師。持其有不依經文之失。從此便無人受持者。大藏內有此經。各流通處均不流通。有謂另有一種者。即此經也。第三譯。即佛說無量壽經。二卷。現皆受持此經。即曹魏、康、各國僧鎧譯。第四。即大寶積經、第十七無量壽如來會。此經王龍舒未見過。乃唐菩提流志譯。前有元魏名菩提留支。非唐人。世多將留支訛引之。第五譯。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趙宋法賢譯。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譯經多為榮。故分兩卷。于絕不宜分處而分。今刻書本作一卷。就中。無量壽如來會文理俱好。而末後勸世之文未錄。故皆以康僧鎧之無量壽經為準則焉。



二、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錯大矣。故上輩不說發菩提心。中輩則有發菩提心。下輩則云不發菩提心。無量壽經三輩。通有發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深重。何能發菩提心。不思下輩絕無一語云造業事。乃係善人。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將下輩作下品。違經失理。竟成任意改經。其過大矣。在彼意謂。佛定將一切眾攝盡。而不知只攝善類。不及惡類。彼既以善人為惡人。故云不發菩提心。死執下輩即是下品。故將善人認做惡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臨終苦極。一聞佛名。其歸命投誠。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奮感激。比臨刑望赦之心。深千萬倍。雖未言及發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與誠。實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經文義。而據觀經。硬誣蔑善人為惡人。竟以惡人為判斷。王氏尚有此失。後人可妄充通家乎。既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王氏之誤。蓮池大師指出。尚未說其何以如此。今為說其所以。由于死執三輩即九品也。



靜坐



凡靜坐時,但心中默念佛號、此外不加一點別的功夫、及別的念頭。久而久之、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不二、心佛一如。且問什麼禪定、有如此之深妙乎。什麼工夫、有如此之高尚乎。



山門



山門按義當作三門,乃三解脫門也,一門而具三義。一空解脫門,二無相解脫門,三無願解脫門。由三解脫門,直入涅槃寶殿故。由空故無相,由無相故無願也。了知一切諸法,當體即空,則空有均不可名,故無相,無相則無執空執有之心願也。



念佛念字。不可加口—唸



念佛念字。萬萬不可加口。許多人皆作唸。則失義之至。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觀像、觀想。唯心地法門明白之人則可。否則或致起諸魔事。持名念佛。加以攝耳諦聽。最為穩當。任憑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無弊病。



相士最易勸人念佛




世間有二種人。最易勸人為善念佛。第一、看相者。見好相、令極力修持。保全好相。否則相或變矣。見壞相、令極力修持。則相當變好。醫生尚須人請。方好說。看相者。無論何人。一見面都好說。惜看相者無真本事。只知求利。弄到一生。總是無所成就。可不哀哉。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8 04:22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