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921|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工藝器皿] 彩瓷中的「美人」:琺瑯彩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8-13 22:38:1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彩瓷中的「美人」:琺瑯彩

琺瑯彩,瓷器裝飾手法之一,源於畫琺瑯技法。琺瑯彩是一種釉上彩瓷,它的製作分為兩步,先是在景德鎮燒好素白胎或白釉瓷(有時也用宮中舊藏明及清初的白瓷),後由養心殿造辦處繪畫琺瑯彩,再經低溫二次燒成。康熙琺瑯料全靠西洋進口,至雍正中期國產琺瑯料煉製成功[1] 。使用琺瑯彩裝飾手法的瓷器也常簡稱為琺瑯彩。始創於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時,琺瑯彩得到進一步發展。琺瑯彩吸取了銅胎畫琺瑯的技法,在瓷質的胎上,用各種琺瑯彩料描繪而成的一種新的釉上彩瓷,亦稱「瓷胎畫琺瑯」。雍容華貴的琺瑯彩問世,雖與「康熙盛世」有關,但與雍正的關係更為重要。雍正登基後,對社會進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鎮制瓷藝人的社會地位。而且雍正酷愛精美絕倫的瓷器,經常對宮廷瓷器加以評價,親自過問,並派得力的官員去管理瓷業生產。康熙、雍正年製作琺瑯彩時,先在景德鎮官窯中選出最好的原料燒製成素胎送至宮廷,由宮廷畫師加彩後在宮中第二次入低溫爐烘烤而成。相傳歷史上在我國江西瓷都附近,曾有一產胡姓人家,世代燒瓷為生。他家的瓷製品因為精美得到了百姓的歡迎,也就驚動了官府。乾隆南巡肘他的臣子將胡姓制瓷獻給皇上,得到皇上大大讚美。大臣想讓胡姓人進宮專為皇上和皇宮制瓷。 因為種種原因姓胡的不願意進宮,於是大臣們在宮裡特設一個窯,按照胡姓人的燒制方法燒制出了精美的琺瑯彩瓷器。為了表宮裡與民間的不同,也為了顯示這種瓷器的出處,有人就將甲胡」字拆開,將專為宮中燒的這種琺瑯彩瓷器叫做 「古月軒」。傳說很有味道,但琺瑯彩瓷器的出現是瓷器發展史上的一個必然產物琺瑯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藍,也就是所謂的「畫琺瑯」。它興起於明代,是在銅胎上以藍為背景色,掐以 銅絲,再填上紅、黃、藍、綠、白等色釉燒制而成的工藝晶。


琺瑯彩瓷的繪畫是其精華所在。琺瑯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終究逃不過同時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繪畫卻有他獨特酌一面。琺瑯彩的繪畫大多出自宮廷御用紙絹畫的畫稿。據記載,從康熙到乾隆畫供奉紙畫的名畫家眾多,其中最為著名的有:王原祁、蔣廷錫、郎世寧(義大利西洋畫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達、金廷標、李世倬、沈暉、袁瑛、王敬銘、錢維城等等。這些名畫家的畫稿被畫工精心地描繪於琺瑯彩瓷器上,形神兼備,各具不同的風采。

琺瑯彩繪的發展有各自的時代特點。康熙時候的琺瑯彩繪大都仿照銅胎畫琺瑯時的色彩圖案。內容多為纏枝牡丹、纏枝西蕃蓮、纏枝秋葵,也有寫生花卉。構圖上是講究對稱的規矩圖案,花大葉大,內容簡單,缺乏生氣。這時彩色質地的襯托就顯得非常有用,質地有紅、黃、藍、白等各種顏色,但所有色彩和繪畫都在器物外面,內壁潔白。施色勻凈是康熙琺瑯彩的最大特點。


雍正初年時琺瑯彩繪變化不大,構圖仍是呆板的對稱,但寫生畫開始多了起來,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紅、黃、藍、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畫」的工筆畫在整個社會流行開來,很得雍正皇帝的賞識。琺瑯彩瓷器的畫工們迎合皇帝的好惡,在琺瑯彩瓷器上以 「院畫」為底稿,開始「勾、畫、皺、染」,這也是琺瑯彩瓷器獨有的。繪畫題材多為寓意深刻的芙蓉鴛鴦、靈芝水仙、錦雞牡丹、梅蘭竹菊、翠竹麻雀、秋樹八哥等,更有各種山水樓閣畫面。因為雍正本人喜歡水墨及設色山水,所以這些畫中就有用赫,墨、藍單色或兩種顏色畫的,極為淡雅清麗。「團蝶圖」則是集所有顏色於一身,據說有36種顏色之多。終究是紙絹畫做底稿,這些畫有直接在潔白如雪的瓷器上畫的,有在設色上畫的,但設計都很精巧。此時的器物身上仍多數是里不畫,有少許里畫的則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時也偶見「錦灰堆」畫法。

瓷胎畫琺瑯是琺瑯彩瓷的正式名稱。是專為清代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部分產品也用 於犒賞功臣。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琺瑯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琺瑯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製的新瓷器品種。琺瑯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鎮御窯廠特製,解運至京後,在清宮造辦處彩繪、彩燒。所需圖式由造辦處如意館擬稿,經皇帝欽定,由宮廷畫家依樣畫到瓷器上。琺瑯彩瓷創燒於康熙晚期,雍正、乾隆時盛行。清代後期仍有少量燒制,但燒造場所已不在清宮中而移至景德鎮。初期琺瑯彩是在胎體未上釉處先作地色,後畫花卉,有花無鳥是一特徵。康熙朝琺瑯彩瓷器多以藍、黃、紫紅、松石綠等色為地,以各色琺瑯料描繪各種花卉紋,其色彩、繪畫、款式皆同於當時的銅胎畫琺瑯。

那麼琺瑯彩瓷是怎麼製作的呢?清朝流傳下來的琺瑯彩都是清宮造辦處在皇宮內製作的宮廷御用器物,它是在景德鎮高溫燒成的白瓷上用琺瑯料進行彩繪,然後再經低溫燒制而成。琺瑯彩的品種很少,產量同樣也非常的少(只是康熙年間開始燒制,直到乾隆年間,乾隆之後就沒有燒制了),但是琺瑯彩卻製作精良,一直秘藏宮內,一般人是很難見到的,後來才流出宮外,在社會上偶一見之。琺瑯彩初創於康熙時期,盛燒於雍正、乾隆時期,之後燒造很少,民國時期有不少仿製品。


目前世界上存世的清代宮廷琺瑯彩瓷器約500件左右,其中400件左右為原藏貯於北京紫禁城內乾清宮端凝殿北小庫內,乾隆三年九月開始對這批琺瑯彩瓷器配製楠木匣,定級書寫名稱於匣蓋上貯藏保管。此後歷朝皇帝鮮有動用。這400餘件瓷器隨古物南遷,輾轉至台灣。現琺瑯彩瓷器大部分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僅收藏約數十件,這些為數不多的琺瑯彩瓷器因散陳於各殿,沒有跟隨文物南遷遂得以保留。還有些屬於原古物陳列所所藏,以及沒收溥儀帶出宮的文物。同時北京故宮博物院在解放後也徵集了一些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琺瑯彩器皿。雖然數量不及台北故宮,但琺瑯彩瓷器的品質可謂每件精彩。其它僅少量收藏於上海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等,以及其它零散收藏。


琺瑯彩瓷器繼承了歷史上中國陶瓷發展以來的各種優點,從拉坯、成型、用料、施釉、色彩、燒制的技術上都採用了最成熟的工藝。琺瑯彩在所有瓷器中出身最為高貴,一直有著「一件琺瑯彩,十件官瓷器」只說。在琺瑯彩誕生之前,明清兩代的宮廷用瓷,全部由景德鎮燒造後運至北京。唯有琺瑯彩,是在景德鎮先挑選最為優質的素器,運到清朝的宮廷造辦處,再由宮廷畫師繪畫後進行第二次燒造。所以說,精美的琺瑯彩瓷的創造和發展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對瓷器的獨特愛好有著直接關係。琺瑯彩在古時被稱作「古月軒」瓷器,深受琺瑯愛好者們推崇,價格也是節節高升。

(唐唐夕陽景)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1 08:16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