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1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四種飲食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8-31 16:04: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四種飲食

  人要吃才能生存,所謂「民以食為天」,「吃」在中國不但是一門藝術,內容也很廣泛。有時不一定是指用嘴吃,例如知識份子以「讀書」為食,商人以「獲利」為食,藝術家以「唯美」為食,修道人以「法喜、禪悅」為食,佛門也有所謂「四食」,眼、耳、鼻、舌、身、意,都可以為我們攝取各種不同的養分。飲食有那些種類呢?以下四點:

  第一、好人以禮樂為食:「禮」是行為道德的規範,「樂」能調和性情,舒緩身心,因此《禮記‧文王世子》中有云:「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而溫文。」性格良善之人,他汲取禮樂內涵,做事規度,待人禮貌,從內心自然流露正派、誠信、溫和,讓人覺得舒服、親切。所以說,好人以禮樂為食。

  第二、小人以貪取為食:弘一大師曾說:「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小人遇事,好取便宜,只著眼於個人欲望貪婪,不顧慮是否傷害他人,或造成不良影響。他以貪多為食,大飽私囊,明白說來,只是個「貪名圖利世間人」。

  第三、聖賢以仁義為食:所謂「廉者不受嗟來食,志士不飲盜之泉。」一個賢能的人,他凡事講求仁義禮信,不貪不義,也不卑躬屈膝,行儀典範,受人尊崇。例如,古來孔子的「飯疏食,飲泉水,曲肱而枕,樂在其中。」陶潛「不為五斗米折腰」,乃至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正氣精神,他們以仁義為食,立足於天地之間,至今猶令人欣羨與讚佩。

  第四、道人以禪悅為食:在佛門裡,每日齋堂中都要唱誦〈供養咒〉,其中有一段:「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即是提醒過堂用齋的修道人,不過度貪求外在飲食的鮮香味美,時時將自己安住在禪悅法喜與自在寧靜之中,以法為食,可以當飽。

  飲食是維持生命的動力,人要靠吃來得到營養,產生力量。因此應該要從吃裡體會生活的道理,吃出人生的正知來,不單純滿足肉體的需要,而重視精神的養分,如此才能雙向健全發展。四點意見貢獻給各位參考。

  第一、好人以禮樂為食。

  第二、小人以貪取為食。

  第三、聖賢以仁義為食。

  第四、道人以禪悅為食。

(星雲法語)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4 13:55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