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347|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臘八粥起源於什麼? [複製連結]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9-2 12:01:1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

用香穀、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于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栗、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遊詩雲:“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 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 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曆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臘八節”。關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牆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相傳朱元璋少時為地主家放牧,過著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有一次,正是臘月初八這一天,他在野外放了一天羊,到晚上還沒有吃上一頓像樣的飯菜。於是他就在野外到處找東西充饑。突然間,他在田邊發現一隻長得肥肥的大老鼠慌慌忙忙逃進一個老鼠洞裡,朱元璋走近那個洞口,用樹枝掏了掏,在老鼠洞中發現了一些各種各樣的糧食,顯然,這是老鼠的冬儲糧。朱元璋掏了一大把五穀雜糧,其中有小米、玉米、花生、紅豆等。他將這些雜糧洗淨,煮成粥,吃起來美味可口。朱元璋做了皇帝後,仍惦記著他少時親自做的“雜糧粥”。他規定在禦膳堂要做這種五穀雜糧粥,並欽定這種粥的名稱為“臘八粥”。禦廚在粥中另加入芡實、蓮子、桂花、桃仁、小棗等,使這種粥格外香甜可口。後來這種粥又傳到民間,一直相延到今

關於臘八節的來歷,民間還有一個傳說。從前有一個叫臘八的人,他自幼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習慣。後來他成家娶了媳婦,這媳婦和臘八一樣好吃懶做。臘八的父母去世時,教育他們要辛勤勞動,勤儉度日。可是他們沒聽父母的話。這樣坐吃山空,沒多久就把父母留下來的糧食吃光了。到了臘月初八這天,鍋裡沒米,灶下無柴,臘八兩口兒只好把囤底掃了掃,湊了一些雜七雜八的糧食,煮了一鍋粥。在這寒冬臘月,他們後悔沒聽父母的話。為了記取臘八的教訓,以後人們每逢這天就煮雜糧粥,以勉勵自己勤勞儉樸過日子。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6 01:18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