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82|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關於戒律的小故事——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複製連結]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9-3 08:43:0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文最後由 STARK_01 於 2020-9-3 08:45 編輯

淨空法師:關於戒律的小故事——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戒律的現代化與本土化

持戒,戒,不僅僅是世尊為我們制訂的這些戒條,戒條裡面所規定有一部份是永久的,用我們現在話來說,超越時空,不受時間限制,也不受空間限制。

時間,過去、現在、未來,不受時間的限制。世尊在三千年前,現代外國人說是兩千五百年前,我們中國典籍裡面記載是三千多年前,不論是二千五百,是三千,總而言之,這個時代很久遠了,那個時代跟隨我們現在時代絕對不一樣,佛制定的戒條,在那個時代適用,在現在這個時代還適用,這就叫超越時間。

戒條裡面哪些?我們現在所講的「根本戒」,這是決定超越時間,關於生活、儀軌、威儀那一部分不能超越時間。古今生活方式不一樣,許許多多制度不相同,意識形態不一樣,因此,那個時代成為歷史,過去了。可是我們要懂得它的精神,不違背戒律的精神,想想現在應該怎麼作法,這是講時間上的問題。

空間呢,世尊當年教學游化是在印度,古時侯的印度,那時侯交通不便,世尊沒到中國來,他的學生們也沒到新邊坡來,而且,每個國家,每個民族,他們的歷史文化背景不相同,生活方式不一樣,思想信仰也不相同,因此除根本戒之外,也不能超越。

根本戒,無論是在哪一個地區,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無論信仰什麼宗教,大家都認同,那這就超越空間。不殺生,不偷盜,無論哪個宗教都有這個戒條,這超越了。無論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沒有人說殺生是可以的,偷盜是可以的,沒有。所以,根本戒,佛法裡面根本戒是四條: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

不飲酒對於時空還不行,佛制訂的根本戒是四條,確確實實超越時空,我們一定要遵守,不飲酒這條戒,佛說的很清楚,遮戒,其餘四條戒,性戒,換句話說,無論你受不受戒,無論你懂不懂戒,你犯了都有罪,不能說是我沒有受過戒,我沒在犯罪了,沒有那個道理,你沒有受過戒,犯了還是犯罪。但是不飲酒這一條,你要沒有受過戒,不犯罪。

佛為什麼制訂這一條戒,酒能亂性,酒醉了以後,就干些殺人、偷盜,就干這些事情,所以,叫你不飲酒,是保持你的頭腦清楚,不至於迷惑,不至於犯罪,是這個意思。酒屬於防範你犯罪,飲酒本身沒有罪過,是防止你犯罪的,所以,把它也列在重戒之中,這算是大戒,雖不是根本,它算是大戒,這屬於戒條。

除戒條之外,持戒是廣義的,不是狹意的,這是講諸佛菩薩生活規範,生活的典範,他們的生活就是我們的典範,在他們生活當中流露出來非常自然,我們要學他,要學習,在廣義,佛所有一切經教,我們都要遵守,都要學習,這是持戒,這個戒,就是佛祖的教誡,他所教導我們的這一些訓誨,我們一定要依教奉行。

所以戒律的範圍就大了,在佛門裡面也把它歸納為三大類。一類「律儀戒」,這就是佛所制訂,有明文規訂,律儀,明文規定,包括我們現在世間,所有一切的法律,所有一切的規約,它都是有文字記載,這就屬於律儀。

每一個國家地區,每一個時代不同,這是我們講到佛法,要知道現代化與本土化,佛法才能常住世間,如果佛法不懂得本土化,不懂得現代化,它一定在印度那個地區,早已經就變成歷史,怎麼能傳得下來?能夠傳下來是超越時空,超越時空一定要適合各地區的現代化跟本土化,除了根本戒之外,所有的戒律也要現代化,也要本土化。像中國唐朝時侯,百丈大師所立的清規,那個清規就是古時侯戒律的中國化,那時侯唐朝唐化了。

我們今天講的現代化,本土化,戒律的現代化,本土化,現在我們的生活隨著科技,科技日新月異,我們人文生活也受了影響,也跟著起變化,所以諸位知道,法律每隔幾年要修訂一次,為什麼要修訂?修訂就是時代不一樣,隔了幾年,那些法律現在不適用了,所以不斷的修訂不斷的現代化,不斷的適合於地方化,我們地方大家在生活這個地區便利,所以,法令規章時時在修改,有些法律,一年修改兩三次,甚至於連憲法每隔幾年要重新檢討一次,修訂條文,都是這個道理。

「除律儀」這一部分之外,佛還給我們講,「攝善法戒」,是沒有明文規定的,可是這些事情是利益一切眾生,利益社會,我們今天講與社會安定繁榮,與世界和平幸福有關係的,雖然佛經裡沒有說,世間法律明文也沒有說,也沒有規定我們要做的,我們應當要做,這是攝善法戒,知道這是善事,沒教我們做,我們也要做。

還有一類的,「饒益有情戒」,因為「攝善法戒」裡面有自利利他,饒益有情戒,對一切眾生有好處,可能對自己沒有好處,要不要做?要做,舍已為人。總而言之,我們一定要懂得,是以一切眾生福利在我們個人幸福之上,這叫慈悲心,這是菩薩心,菩薩能夠舍已為人,犧牲自己成就別人,饒益有情。

由此可知,持戒的範圍非常之廣,我們通常用現化的話來解釋持戒,我常說「守法」,這個大家好懂,持戒不好懂,還需要解釋,用守法,諸位概念比較更清晰。遵守佛的教法,遵守國家的法律,遵守地方上的規約,我們到人家裡,也有人家的禮節,也有人家的家法;到一個道場,一個道場也有它的規矩,,一定要遵守。我們能守法,才能得到大眾的歡迎,才能與大眾和睦相處。到一個地區,一定要瞭解這個地方的法律,要瞭解這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我們在這個地方言行舉止不要觸犯,不懂要常常問,所謂是入境要隨俗。

這是持戒的現代化與本土化,我們這條才能做得如法,如理如法,我們一般人講的,合情,合理,合法,這樣才做到圓滿。



天人送供養

「人有戒德者,感動諸天,天龍鬼神,莫不敬尊」,此句唐朝道宣律師的故事可以作證,這是真的,史傳上有詳細記載。道宣律師是律宗始祖,當年在終南山修行,戒律精嚴,感動天人供養。他日中一食,毗沙門天王子每天中午送一缽飯供養,這真正是「感動諸天,天龍鬼神。」

當時法相宗祖師窺基大師,他是玄奘大師的學生,也是位了不起人物。有一天窺基大師經過終南山,順道拜訪道宣律師,道宣律師聽到這個消息很歡喜。窺基大師學問好,講經說法一流,但是戒律不嚴,他以為窺基大師對於戒律疏忽,不太重視,所以他想以天人送供養來感化窺基大師。哪裡知道談話過了中午,也沒有人送飯給他們吃。到第二天中午天人又按時送供養來了,道宣律師就問:「昨天中午你為什麼沒有送供養來?」天神說:「昨天有大乘菩薩在山上,滿山都是護法神,我進不來。」道宣律師聽了冒一身冷汗,生慚愧心,知道自己錯了,小看了別人,高抬了自己。

我們讀《華嚴經》,知道真的入華嚴境界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窺基大師持戒比道宣律師清淨,道宣律師持的是律儀戒,窺基大師持的是定共戒、道共戒,這兩者不一樣!窺基大師可以和光同塵,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戒行圓滿了。道宣律師雖然持戒精嚴,還小看別人,還要做出樣子來感動人,還有這個念頭就錯了,心不清淨。所以,不是道宣律師感化窺基大師,而是窺基大師感化了道宣律師。(節錄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15-13-50)



方便妄語,為救眾生

眾生想造惡,造惡要有緣,我們把惡緣斷掉,惡就造不成了。經典上有一則小故事,有一個持戒精嚴的學人,在路上遇到一個獵人在追一隻兔子,走到三叉路口,兔子跑了,獵人沒看見。持戒的人剛好在這個地方,獵人問他:「兔子跑到哪裡去了?」持戒的人故意指錯方向,打了個方便妄語,救了兔子一命,也救了獵人免造殺生之業。這是開緣而非打妄語,因為他的存心是善,這就是「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我們在生活中遇到許多的人與事,若發現有錯誤,應當以智慧予以提醒,使其惡事不能成就,這是一樁好事、善事。(節錄自《普賢行願品輯要疏》選讀4-9-04)



海關受阻

「持戒波羅蜜」,持戒就是守法、守禮,我們一切如法,決不做犯法的事情。有些人非常熱心弘法利生,卻違背法律,鑽法律漏洞,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佛弟子要為世間人做好榜樣、好典型,我們要是做犯法的事情,如何能教人不犯法?持戒就是守法、守規矩,如果此地的法令規章,限制弘法利生,我們還是要遵從,然後慢慢的等待時節因緣之成熟。

馬來西亞的同修們找了我很多次,我記得曾經有一次在進入馬來西亞時,在海關被攔住了,他們叫我回去。聽說那個時期,馬來西亞跟新加坡鬧得很不愉快,所以我們從新加坡進不了馬來西亞。因此,一定要守法,等待時節因緣,給大眾一個很好的觀感,絕不破壞地方秩序,不破壞地方規矩。(節錄自「馬來西亞歡送晚宴開示」21-88)



酒這一條戒,開緣很多

佛家在戒律裡面戒酒,五戒裡面,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四種本身就是罪,飲酒本身沒有罪,為什麼要把它定為重戒?酒醉之後亂性,會犯前面四種罪。所以,酒這條戒是防預(防範、預防)的性質,它本身沒有罪,這一點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

我們平時在做菜裡面用料酒,這個沒關係。這個料酒,你就想到,它不會醉。佛家制定這些法,通情達理,尤其是酒這一條戒,開緣很多。「開緣」就是開戒,不是犯戒,在某種情況下,可以飲酒。

《戒經》裡面講,人到了七十歲以上,身體健康狀況差,血液循環緩慢,每一餐飯都可以飲一杯酒。為什麼?幫助血液循環,當藥用。中藥裡面,有很多是用酒做藥引,統統都許可用。

戒律有開、遮、持、犯,一定要懂得它的精神。現在有很多人持戒,對於這些小小戒持得很嚴,重要的戒就馬虎了,這個錯誤,完全搞錯了!所以,這些事情要是不能仔細去辨別,人就會死在戒條之下,那就什麼都行不通了!



他們的心地,在這個世間確確實實一塵不染

很多人喝酒吃肉時,會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話為自己找藉口。他們不知道,這種話是佛菩薩應化在六道里,特殊狀況之下教人開悟的。

對於一個持齋、持戒很嚴的學佛人,如果他非常執著,分別心很重,菩薩就用這個示現,讓他知道,縱然他持齋、持戒很嚴肅,如果他不肯放下貪嗔痴慢,也是沒用處。

像大家都熟知的濟公長老、金山活佛,他們就是專門對付這種人的。他們心裡真有佛,什麼忌諱都沒有,所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他們確實對人、對事、對物沒有對立,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是阿羅漢,沒有分別就是菩薩;你還有執著,戒持得再好,齋持得再好,你都比不上他。

所以他們的示現,是幫你開竅,不是叫你不持齋,不是叫你破戒,不是的,他不是這個意思;他是提醒你,你要更重視實質的修行。

像濟公長老、金山活佛這些大修行人,他不拘形跡、不拘小節,我們一般持戒的人,學戒律的人都說他是佛門敗類,破壞佛教形象,哪裡知道人家是聖人!

凡聖境界確實不相同,人家境界比我們高,持戒比我們清淨,我們看不出來。形跡上他不持戒,心地上他清淨,我們怎麼能知道?我們怎麼能比得上他?

人家形跡上不持戒,心地在這個世間確確實實一塵不染!我們戒律很嚴格,嚴持戒律,實際上處處都染著,這怎麼能跟別人相比?如果你要輕視別人,瞧不起人,那是你自己在造罪業,這個道理誰懂?



把別人看成濟公活佛就對了

六祖惠能大師教人,如何能保全功德,不離般若波羅蜜,他說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你的功德就保全了。

譬如持戒,我們出家人來講,持戒精嚴,持戒非常嚴格,這很好!可是看到不持戒的人,心裡面就不舒服,這個人不持戒,這個人破戒,心裡面就有一點瞧不起他,動這一念心,你持戒是福德,沒有功德。為什麼沒有功德?一天到晚看到這個人不是,那個人也不是,你還能得定嗎?你心還能清淨嗎?雖然自己戒律持得很好;因戒生定,他因戒不能得定。為什麼不能得定?就是看到別人不持戒、破戒,他生煩惱。所以他那個戒不能得定,不能得定就是持戒沒有功德,只有福德。他持的戒清淨,來生生人天福報,身相端正,相貌長得好是戒清淨,是得福報,他得福報。

所以真正要想成就功德,戒律成就功德,自己持戒不管別人持不持戒,別人持不持戒與我不相干;不但不管別人持不持戒,而且要把別人都當作佛菩薩看待。

普賢行願裡面講的,禮敬諸佛。他為什麼不要持戒?人家身心清淨,已經達到圓滿;我是凡夫,我心不清淨要學戒律。人家心已經清淨,他是佛、他是菩薩、他是示現的,像濟公活佛一樣,他示現的。我們不能跟他比,我們把他當佛菩薩看待,自己的功德成就了,自己的功德保全了。

這些道理、這些事相、方法,佛在經典裡面給我們講得很多、講得很透徹。我們也讀到也聽說,但是就是做不到;一遇到現行,心裡面煩惱又生起來了。這就叫做業障,這就叫沒智慧,離開般若了。所以一念瞋心起,菩提種子,菩提是覺悟,覺悟的種子沒有了,又迷了。



這個老和尚很有智慧

我有一個老朋友,抗戰期間,他和同事一共三個人在南京從事地下工作。有一天,他們被日本憲兵發現了,就追捕他們。他們逃到南京中華門外的雨花台附近的一間寺廟,那個寺廟正好在做法會,他們三個人就跑進去求老和尚救他們。

這個老和尚很有智慧,馬上叫他們剃頭,穿上海青,跟大家一塊兒唸佛。日本憲兵隊追來之後,到處找也找不到,看到的都是光頭,都是和尚。日本人對佛教很尊重,對佛教不為難,所以他們三個人躲過了這一劫。

抗戰勝利之後,他們唸唸不忘老和尚的救命之恩,就設了一個豐盛的酒席,請老和尚來應供。老和尚來了之後,他們這才想起和尚是吃素的,桌上雞鴨魚肉搞了一大堆,這怎麼得了!沒想到,這個老和尚真是了不起,居然坐下來,什麼也不問,就舉起酒杯,跟大家歡歡喜喜地在一塊兒吃。

老和尚是不是破戒了?不是的,這是開緣。戒有開、遮、持、犯,這叫開緣,這叫開戒,不叫破戒。老和尚讓這些眾生生歡喜心,讓這些人讚嘆佛法,那個功德多大!佛法是活活潑潑的,所以你要懂得,學佛一定要有智慧,不能死在戒條裡頭。



五百商主

戒律都有開緣,殺生的戒也有開緣,這是佛在佛經裡面說的。

佛在經上舉出一個例子。有一個出家的修行人,他要遠行,他跟著一個貿易團體,搭他們的船渡大海。

這個船上有五百商主,經上講「商主」,那就是現在人講的貿易團體的團員。這些商人帶的財物很多,其中有一個人起了一個惡念,他想把其他的同伴害死,獨吞這些財物。

這個修行人有「他心通」,那個壞人一起這個惡念,他就馬上曉得了。修行人曉得這個人是利令智昏,不能勸他;要是勸他,他知道秘密被洩漏,他會殺人滅口。

怎麼辦?修行人知道這件事情沒有商量的餘地,於是趁那個人沒有防備的時候把他殺了,這是開了殺戒。可是,你要曉得,這是開緣。出家人這麼做,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所有人的利益,所以這是開緣。

殺死這個壞人,你要曉得,出家人統統都救了其餘這些人不至於被害,財物沒有損失;如果這個壞人的陰謀得逞,其他的同伴被殺,財物被侵佔,他是既犯殺戒又犯盜戒,果報在阿鼻地獄。

這個壞人現在被殺了,他不墮阿鼻地獄;換句話說,出家人是把他從阿鼻地獄救了出來。殺一個人,其他的人因而得救,這叫開緣。你知道了事實真相,你就一定要開緣,不開緣你就犯戒。

除非你不知道,你知道了,一定要救眾生,統統都要救。佛法是活活潑潑的,它不是死板的。所以一定要懂得,開緣是為了利益眾生,不是為利益自己。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6-2 05:53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