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怎麼這個經文上「如此三事,名為淨業」?這就知道這三種福,叫我們要完全修的,因為十六觀經是大乘理,修這三種福是作十六觀想的初步工夫。
要想修十六妙觀,先修這三種福。雖然三種福統統修,其目的卻在第三種大乘福。此大乘福含攝有前面二種的凡夫福和二乘福。
但是前面第一種凡夫福,不含第二第三福。第二福含有第一種,而不含第三種大乘福,這叫「得前前者不得後後,得後後者必兼前前。」
所以這個地方叫我們統統修。實教大乘菩薩修六度萬行,尚且不著相,何況他修凡夫十善及二乘戒法,怎麼會著相。所以一清淨一切清淨,統統變成清淨業了。
以上將修三種福的文消通了,今再把它的玄義加以解釋。為什麼佛叫我們求生西方,先修此三福?
福與罪是相對待的,不修福就必造罪,我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要轉凡成佛,把凡夫轉變為佛,把凡夫轉變成聖人,若天天造罪,怎能生到西方去?
若是修福就不造罪了。造罪則生障礙,不造罪沒有障礙,天天修福,則福報愈修愈大。求生西方要修淨業,要修福,還不要著相,理論愈讀愈高,愈讀愈深,但是下手必須從事相上下手。
學佛本為求智慧,而佛號稱兩足尊,即福慧兩足的世尊,足者修行圓滿之意。修福如何修?行布施持戒。布施分財施、法施、無畏施,都是培福。其次持戒修福,分在家戒與出家戒。
在家戒有三皈戒、五戒、八戒,及在家菩薩戒等,出家戒有沙彌、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及菩薩戒等都是修福的。戒律雖分多種,功能則統歸一致,防非止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