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3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法像介紹] 提倡「與道相守,即可成仙」思想的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謝絕勳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0-13 09:16: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提倡「與道相守,即可成仙」思想的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師司馬承禎

司馬承禎(647-735年),唐代著名道士。字子微,法號道隱,河內溫人。出生官宦世家,自少篤學好道,無心仕官之途,喜方外遊。師事嵩山道士潘師正,勤學苦讀,深得潘師正賞識,得受上清經法及符籙,導引,服餌諸術,成為上清派第四代傳主。後遍遊天下名山,隱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號天台白雲子。他與當時達官雅士陳子昂,李白等十人交往甚密,時人稱為「仙宗十友」。


武則天聞其名,召至京都,親降手敕,讚美他道行高操。唐睿宗景雲二年(711年),召入宮中,詢問陰陽術數與理國之事,他回答理國應當以「無為」為本。甚合帝意,賜以寶琴及霞紋帔。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派遣使者迎入宮,親受法籙。開元十五年(727年),又召入宮,請他在王屋山自選佳地,建造陽台觀以供居住。並按照他的意願,敕在五嶽各建真君祠一所。他善書篆,隸,自為一體,號「金剪刀書」。玄宗令他以三種字體書寫老子道德經,刊正文句,刻為石經。他逝世後,追贈銀青光祿大夫,謚稱「貞一先生」。


司馬承禎認為「神仙亦人」。人的稟賦本有神仙之素質,只要「修我虛氣」,「遂我自然」,與道相守,即可成仙。「然虛心之道,力有深淺,深則兼被於形,淺則唯及其心。被形者,則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覺而已,身不克謝。何則?慧是心用,用多則體勞,初得小慧,悅而多辯,神氣散泄,無靈潤身,生致早終,道故難備。」


司馬承禎汲取儒家的正心誠意和佛教的止觀,神定學說,闡述道教修道成仙理論,認為人的稟賦本有神仙之素質,只要「修我虛氣」,「遂我自然」,與道相守,即可成仙。在其所著《坐忘論》中,提出了修道的七個「階次」。

司馬承禎提出道教修煉的「七候」:
一、舉動順時容色和悅;
二、夙疾普消身心清爽;
三、填補天傷還元復命;
四、延數千歲名曰仙人;
五、鍊形為氣名曰真人;
六、鍊氣成神名曰神人;
七、煉神合道名曰至人。


他又把修道成仙的過程分成五道「漸門」,「五漸門」,即齋戒(浴身潔心)、安處(深居靜室)、存想(收心復性)、坐忘(遺形忘我)、神解(萬法通神)。並稱「神仙之道,五歸一門」。他認為又可將五漸門,七階次概括為「簡緣」,「無欲」「靜心」三戒,並稱「勤行此三戒而無懈退者,則無心求道而道自來」,認為學道者達到「內不覺其一身,外不知乎宇宙,與道冥一,萬慮皆遣」,「彼我兩忘,了無所照」的仙真境界,即成為神仙。


司馬承禎的理論不但自成系統,為唐代、宋代道教的興盛和發展奠下了基石,而且對宋元內丹學、宋明理學的形成,都有重大的影響。其著凡有〔天隱子〕、〔坐忘論〕、〔修真祕旨〕、〔道體論〕、〔上清含象劍鑑圖〕、〔洞玄靈寶五岳名山朝儀經〕、〔服氣精義論〕等,其事跡見〔舊唐書.隱逸傳〕、〔茅山志〕卷十一等。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喜歡喝點小酒,藉著酒後微醺,釋放心中的壘塊。有時太過了,就睡著了....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0 11:42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