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48|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本教故事] 釋迦牟尼佛過去世兩次墮入地獄的經歷 [複製連結]

Rank: 7Rank: 7Rank: 7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0-17 14:34:1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釋迦牟尼佛過去世兩次墮入地獄的經歷

嘎瑪仁波切開示——



自他交換的功德

自他交換是進入大乘佛教的佛教徒,最應該學習的課題,也是所有修持中不可或缺的法門。一個人只要將自他交換法在心中產生過一次,很多劫的罪業,自然而然當下就能消除得干干淨淨,快速得到廣大的福慧資糧。



◎首度行自他交換的佛陀

以前,釋迦牟尼佛在過去世,還是一個凡夫俗子的時候,轉生時曾經墮落到地獄。他在地獄裡,和幾個眾生在一起,其中有一個叫做嘎馬日巴的,獄卒把他們兩個當做牛馬一樣奴役,要他們一起拖一輛非常龐大的馬車。因為他們兩人力量有限,力氣不夠,拖不動,獄卒就不斷用熾熱的兵器捶打他們,他們非常痛苦。當他們被捶打時,當時的釋迦牟尼佛就想:「我們拖不動這輛車就要被捱打,與其兩個人受苦,不如所有的苦都由我一個人來承擔好了!」所以,他就問獄卒說:「可不可以將套在嘎馬日巴脖子上的繩子,套在我的身上,讓我一個人來拖車?」獄卒一聽,認為所有人各自造的業只有各自受的道理,誰能違反這個定律呢?於是,馬上拿起鐵錘,往當時還是凡人的佛陀頭上用力一打,當場他就被打死了。

我們知道,六道中只有兩個地方的眾生想早一點死掉,但是卻死不了。一是地獄道的眾生,二是餓鬼道的眾生。地獄中的眾生被殺了多少次,都會死而復生,不斷重復受苦,很少會真正死亡,再去投胎的。所以,在地獄中,能夠死而轉生,其實是一種解脫。因為當時的釋迦牟尼佛發了善心,慈悲他的朋友嘎馬日巴被獄卒捶打的痛苦,想代嘎馬日巴受苦,這樣一個簡單自他交換的心,使他福報現前,所以,他死後馬上升到三十三天界。那時,釋迦牟尼佛發現,原來作「自他交換」法,代眾生受苦,利益他人,可以反過來利益自己,迅速得到成就,這是首次行「自他交換」法的經驗。



◎海中撈寶的扎沃之女

佛陀在過去生為凡夫身時,曾經轉生為印度商人的兒子,名為扎沃之女,也是因為修了自他交換的菩提心,從惡趣中解脫。

古時候,印度有特別的種姓制度,各有各世襲的行業,祖輩做什麼,子孫就要世襲,不能改行,種姓之間的岐視非常嚴重。其中有一種海中撈寶的行業,要乘船到海中,尋找珊瑚或是珍珠之類的寶物。當時有一個叫做扎沃的人,就是作海中撈寶的行業。他娶了太太以後,所生下的兒子,還沒有長大成人,一個個都夭折了。後來,他太太又懷孕了,他很害怕這個孩子很快又會死掉,所以就用女孩的名字,為兒子命名為扎沃之女,所以扎沃之女其實是一個男的。這個孩子生下來以後,扎沃就出門去海中撈寶。不幸在海中撈寶的時候,遇到了大風浪,船沉沒了,全船的人都死了。

扎沃之女的媽媽很擔心這個孩子長大,如果繼承父業,生命會有危險,所以就讓孩子一直待在家裡。當這兒子慢慢成人以後,他覺得應該出去做一些事了。於是,他問媽媽說:「爸爸以前是做什麼行業的?」他媽媽就騙他:「你爸爸以前是賣糧食的。」於是,他就出去賣糧食,一天可以賺到印度幣「嘎夏巴」四元錢,他很高興拿回家孝敬媽媽。第二天他再去賣糧食的時候,那些賣谷糧的人看到他說:「你爸爸以前不是做這個行業的,你不可以賣糧食。」所以他被人趕走。回家以後,他又問媽媽說:「別人說我不能賣谷糧,到底爸爸是做什麼行業的?」他媽媽又編另外一個謊言說:「你爸爸是賣香的。」於是,他又去賣香。這次賣到了八元錢,又拿回來孝敬媽媽。可是第二天,那些賣香的人告訴他,他根本不是從事這個行業的種姓,不讓他賣香,又把他趕回去。



接著,他媽媽又騙他,他爸爸以前是賣衣服的。於是他就去賣衣服。因為賣衣服賺得比較多,賺了十六個嘎夏巴,可是又被那些賣衣服的人趕出來,告訴他,他根本不是賣衣的種姓。他又回到家裡,問媽媽說:「到底我爸爸是做什麼行業的?」他媽媽就告訴他說:「你爸爸是賣珠寶的。」於是他又去賣珠寶。這一次,他賣珠寶,賺了三十二元錢,全部孝敬了媽媽。最後,那些賣珍寶的人對他說:「你爸爸以前是做到海上撈寶這個行業的,你不可以在這裡賣珠寶。」所以他又被人趕走。

當他知道實情,知道媽媽一直騙他之後,他很生氣地回到家中,對媽媽說:「既然爸爸是做到海上撈寶的行業,所以我一定要去海中撈寶。」說完,就決定從事這項世襲的行業。當他准備乘船出發前,他媽媽非常痛心,怎樣就是不讓他出門,怕他一去就不回來了,於是,緊緊拉著他的衣角,不放他走,並且一邊哭著,一邊告訴他說:「雖然你爸爸是做海中撈寶的職業,但是你絕對不可以再做,因為你的爸爸、爺爺和祖輩們,都是因為做了這行業而喪命的啊!如果你去的話,一定會沒命的,還是在陸上經營就好了吧!」可是,他已經下定決心,非去不可,他心想:「現在要出發去大海撈寶了,媽媽還哭著說些不吉利的話!」當時,他非常生氣地,一腳就踹了媽媽的頭,頭也不回,就跟著船隊出發,前往大海去撈寶了。

很不幸的,這艘船也碰上了大風浪,海浪把船打翻了,大部分的人都死了,他剛好抓住一塊船板,就在海上一直漂流。沒想到,漂呀漂的,漂到了一座海島上。他一上岸,看到島上有一座非常美麗的歡喜城,城中的房屋都是珍寶做的。他走向城門,從城中出來了四位像仙女一樣的美女,供給他房子住,給他很好的坐墊坐,送來很好吃的食物,並對他說:「你絕對不可以往南方走,否則會遇到災難,你一定要留在我們這裡。」可是他不聽勸告,心裡感覺有一股強大的力量,一直要他往南走。


他走了一天以後,看到了一座比歡喜城更莊嚴的具喜城,到了那裡之後,有八個仙女接待他,讓他住進舒適的房子,供養他最好吃、最好穿的,也叮咛他不可以再往南走,否則會有生命危險。他住了一天以後,又不聽勸告,又執意繼續往南走。

他走著走著,來到一座比具喜城更圓滿的香醉城,出來了十六位仙女招待他,他又享受上述所有的一切妙欲,但是仙女們又叮咛他,不要往南走,否則會大難臨頭,他還是不聽,繼續往南走。

不久,他看到一座非常漂亮的白色梵師城堡,高入雲霄,到那裡以後,也有非常美麗的三十二位仙女,請他到裡面住,供養他最好的一切。他住在那裡的時候,她們又一直叮咛他不要往南走,否則會有危難,他還是不聽,繼續往南走。

從他經歷的過程可以看出,從出現的四個、八個、十六個到三十二個的仙女,其實就是他供養他媽媽印度幣嘎夏巴的數字,因為這些供養的福報成熟了,所以有這些同等數目的享受。

雖然最後三十二位仙女叮咛他,往任何一個方向去都可以,但是如果往南走,一定會遇到危險。他因為業力遮障的關系,聽不進去,所以照樣執意往南走。最後,他到了一座巍巍高聳的鐵造城堡,城門和城牆都是用黑色的鐵建築的。城門口坐著一個又高又大,眼睛泛紅,皮膚烏黑的人,手上拿著一根長長的鐵棒。他問這個人:「城堡裡面有些什麼?」那人不理他,他很好奇地打開城門,進去一看,裡面都是長得像城門口的那個人,又高又大,眼睛紅紅的,皮膚黑黑的,他嚇得毛骨悚然,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活生生地進入了地獄。

接著,他看到一群人,每個人的頭上,都有鐵輪子不斷在滾動旋轉,每個人的腦袋都被轉破裂開,噴灑出白色的腦漿。他很驚嚇地問他們:「你們為什麼受這樣的折磨?」他們說:「我們以前曾經用腳踢過媽媽的頭,因為這樣的惡業,所以來到這裡受異熟果報。」他一想:「糟糕了!我出門前,也踢過媽媽的頭,我應該是被這種業力牽引過來的吧!」他這一想,馬上有一個鐵輪來到他的頭上旋轉,他的腦袋立刻破裂,腦漿一直往外噴灑,他極度痛苦,痛得受不了。他想到以前應該孝順媽媽,卻沒有好好去做,反而臨走時,踢了媽媽的頭,心中非常非常地後悔。



他又想:「天底下有很多人,用這種方式傷害自己的父母親,每一個做過這種惡業的人,受到業力的牽絆,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心,最後一定會受到這種惡果。」接著,他又想:「天下打過自己父母親的人應該不少,如果打過自己父母親的人,都要受到鐵輪旋轉,搾出腦汁的果報的話,實在是太痛苦了!」他於心不忍,於是發心希望代眾生受苦:「願天下所有踢打過父母親的人,都能夠忏悔罪業,從此以後不要踢打自己的父母親,要孝敬父母,希望我能夠代替他們承受所有的業報,希望這些眾生不要再受這樣的磨難了!」當他這樣發心時,頭上的鐵輪突然「啪!」一聲,掉落到地上,他立即從無邊的痛苦中解脫,上升到空中,享受解脫的安樂。


自他交換為修行核心

自他交換是修行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過去噶當派的格西們,就是以自他交換為修行核心。朗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頌》說:「修心時,要把利益、勝利和榮耀送給別人,將損失、失敗和失意留給自己。」這種以菩提心所做的自他交換,是從痛苦中解脫最好的方法,事實上,最後受益的還是自己。

如果時時刻刻,能對他人做這樣的自他交換,自然而然,你的業力會隨著這樣的發心而清淨,能根除對自身愛執的惡習。當你身體有疾病,心中有種種煩惱時,你只要發願,希望所有眾生的病痛和煩惱都由自己來承擔的時候,不但不會增加痛苦,反而,身體的病痛和內在煩惱能夠很快得到止息,心裡能得到安寧,身體很快會復原。甚至,如果遇到妖魔鬼怪種種的傷害,也沒有比作自他交換的菩提心更殊勝的,可以馬上有效脫離魔障,得到解脫,進而修行達到更高的成就。



附錄:

願菩提心有三種不同的學習方式:自他平等、自他交換以及他比自重。




一、自他平等

首先,修願菩提心時,要先學會「自他平等」。「自他平等」和「平等捨」的道理很相近。

無始以來,我們一直在輪迴中漂泊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將非實有的我,執著為「實我」;本來無我,執著為有我,所以每個人都非常保護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由於每個人根深蒂固的我執,從出生到長大成人,直至年老,死亡之前,不管對他人有多大的愛心和耐心,最愛的人還是自己。

人最疼惜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心,身心不能忍受任何大小的傷害,如果有人在言語上對我們有一點不客氣,有一些刺耳的惡言,或是小小的諷刺,都無法忍受,何況是身體上的毆打殺害呢?但是,有時我們卻不顧其他生命的感受,常常不經意就捏死一只小蟲或跳蚤,讓它們受劇烈死亡的痛苦。其實,每個眾生者和我們一樣,不管外表多麼凶猛,或是多麼溫馴,體型多麼龐大或多麼細小,都不願受到傷害、災難和損失,希望活得幸福快樂和平安,身體健康沒有病痛,內在心靈沒有創傷,沒有任何煩惱。

但是,至於什麼業因,會帶來什麼樣的快樂和痛苦呢?大家卻很少去深思。普遍來說,許多人心中想要得到善果,卻無知的種下惡因,兩者在因果關系上是矛盾顛倒,不符合邏輯的。很多人想要得到快樂,卻不從事可以得到快樂的行為——十善業,反而行十不善業,千方百計去損惱別人,傷害別的生命;而受害的眾生也用同樣的心態和方式反擊回來,彼此互相傷害,永無止盡,眾生就這樣不斷在輪迴中轉生受苦。



所有被無明力量牽引,無法解脫痛苦的眾生,過去世都曾經做過我們的父母,而今我們很幸運地遇到了具德上師,接受了殊勝的教法,進入了修行的正道,就要練習放下“我執”,對一切受苦的眾生,應該冤親平等去看待,愛眾生如己,忍耐一切眾生對自己的偏差邪行。因此,我們要經常這麼去想:我們所希望得到的快樂,想必一切眾生也都希望擁有;我們不想遇到任何細微的痛苦,希望眾生一點都不要遭受到,希望眾生都能從痛苦中解脫。我們不但為自己的幸福而努力,也要為一切眾生的安樂而努力;對於其他眾生所享有的喜悅歡樂,要心生歡喜。對於三界六道所有眾生,不管是自己喜不喜歡的人或其他生命,都要一視同仁看待,看作和自己一樣,沒有差別。我們要這樣一再又一再地反復去想。

就拿人生現象來思維,在成長的過程中,當我們還是小孩或年輕的時候,都希望長輩呵護我們,疼愛我們。當自己長大成人,當時疼愛我們、珍惜我們的長輩們已經老的時候,我們卻覺得他們很啰嗦,所做的事情也不如我們的意,就會越來越嫌棄,越來越討厭他們。其實,每個人都會老,人老時,都希望有人來扶持、孝敬,如果現在有老人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不願意去作;有人生病的時候,也不願意去照顧,不願意去醫院探望,心裡排斥厭惡這些人,視若無睹,躲得遠遠的;當自己年老生病,非常渴望有人來探視時,有誰會來安慰你呢?人心是非常矛盾的。人的生命過程都是一樣的,我們現在不喜歡的老人,或想避開的病人,過一段時間以後,我們自己也會走上他們的路。這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以前有人請示單巴桑吉尊者,可不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所有的法?尊者說:「修持自他平等之心,你自己所希望的,一切眾生都和你一樣。」我們常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或「己所欲,施於人」是同樣的意思。我們很珍惜自己的身心,也要學會用同等珍惜尊重的心態去對待其他生命。因為你付出了偉大的愛給別人,到最後從中享受最多愛的人還是你自己。所以,我們要根除只愛自己的私心,去除對他人過度的貪戀和瞋心,學會平等看待每個生命,不管自己喜歡或厭惡的眾生,都視之如己,這就是「自他平等」。雖然現在大家聽到這個道理,不可能馬上實踐,但可以慢慢訓練自己,發出自他平等之心。



二、自他交換

以呼吸法修自他交換

我們在發心時,時時希望眾生離苦得樂,雖然我們是凡夫,還沒有能力真正代眾生受苦,所以在練習發願菩提心時,可以用下面的方法,練習自他交換,來替眾生受苦。

當我們看到現實中遭受痛苦的眾生,或在靜修時,自觀前面有被苦難逼迫的眾生時,可以用呼氣的方式,觀想把自己所擁有一切的快樂、美貌、健康、財富、智慧、功德種種福報,像脫下外衣,送給別人穿一樣,全部送給那些受苦受難的眾生。接著,用吸氣的方式,觀想自己吸入他們的病痛、災難和煩惱,所有的不幸都由自己來承受。我們這樣練習,起初可以先對一個眾生開始修自他交換法,然後,慢慢依次對四周的人觀修,最後遍及一切眾生身上。

練習自他交換時,可以想像在地獄的眾生們,正在遭受烈火炙熱燃燒和裸身受冰寒的極苦,餓鬼道的眾生們正遭受無比饑餓干渴的痛苦,旁生道的眾生們正受著無明愚癡的痛苦,想到三惡趣的種種景象,我們應該滿足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我們現在已經得到最難得的暇滿人身,有機會修行佛法,所以為了六道無數無邊受苦的眾生,我們應發出強烈的慈悲心,希望他們所有的苦痛都由我來承受,希望他們完全脫離痛苦,得到無邊的快樂。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生病、挫折,種種逆境或不如意的事,心情特別低落或煩惱時,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不斷地觀想。想想三界六道的眾生中,一定有很多眾生現在所受的苦,和我現在所受的痛苦一樣,甚至比我還要苦,我願意一個人來承受他們全部的痛苦,希望他們能夠完全脫離苦難,得到快樂幸福。

有些人擔心做這種自他交換的練習時,別人的病痛和災難真的會轉移到自己身上來。其實,這只是心理作用而已。有的時候,做自他交換法,好像自己的身體某些地方會疼痛,好像別人的病跑到自己的身上來似的,其實不會的。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成就佛菩薩的果位時,有能力幻化千百萬,乃至無量身的時候,你和別的眾生做完全自他交換是有可能的,在沒有成就之前,都是在觀修的范圍內。



三、他比自重

在願菩提心的修持中,練習將他人看得比自己還重要,重他逾己。這時,觀想自己,不論處於輪迴中的哪一道,不論受到什麼痛苦,生病也好,失敗也好,受到損失也好,遭受任何的不幸和苦難,都能承受,並發心希望所有眾生的痛苦業報,都成熟在自己身上;而自己所擁有的安樂和福德,希望眾生都能具足。

這種偉大的發心,是完全以眾生為重,只為眾生著想的,只要他人可以難苦得樂,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棄,完全不考慮到自己的得失。為了他人,願意赴湯蹈火,為了眾生,願意放棄自己所有一切利益,包括自己的幸福安樂,自己的財物、自己的權勢,乃至於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不但心中如此觀想,而且還能付出行動,這就是「他比自重」的菩提心。



◎代狗受苦

阿底峽尊者有一位上師,叫做仁慈瑜伽。有一天,他坐在法座上講法,看到不遠的地方,有一個人在旁邊,撿起一塊石頭,狠狠地擲向一只狗。仁慈瑜伽看到了,便一直喊:「好痛!好痛!」沒想到,就在法座上,倒了下來。可是,大家看旁邊的那只狗,卻安然無恙,以為仁慈瑜伽大師是假裝的。仁慈瑜伽大師心裡知道大家在想什麼,於是,便將衣服撩起來,大家看到他的背上有一處淤血,還腫起了一大塊,和那只狗被打的部位一樣。從此,大眾對仁慈瑜伽大師的慈悲和修行更是深信不疑,這是仁慈瑜伽大師代狗受苦的故事。



◎治病的如喝達魚

佛陀在過去世,曾經轉生為一位蓮花國王。有一次,他的國家出現了一種很嚴重的瘟疫,很多人民生病死亡。全國的醫生找不出任何藥方可以治好這種病,最後,有一個醫生告訴國王,醫治這種病唯一的方法,要吃一種叫做如喝達魚的魚肉,只有找到這種魚,全國人民才能得救。

可是,很不幸的是,這種魚類早已經絕種了。蓮花國王聽了,非常難過。於是,他選擇了良辰吉日,在一個初八的早上,沐浴更衣,受持八關齋戒,供養十方諸佛菩薩之後,心中十分猛烈地祈禱,強力發願說:「希望我死了以後,能夠馬上轉生到皇宮下面的護城河中,成為已經絕種的如喝達魚,為全國百姓解難。」他發願完之後,就從皇宮頂樓縱身跳下。他跳樓身亡以後,真的立刻化生為喝如達魚,在護城河中游來游去。

這條魚不但很快游到岸邊,還會說人的語言,它大聲告訴岸邊的民眾說:「你們趕快叫全國所有的人,來吃我的肉,這樣,病就會好了!」於是,全國民眾開始聚集在岸邊,在這條魚身上切割。他們切完右邊魚身的魚肉之後,又翻過來切左邊。當他們切完左邊的魚肉之後,右邊魚身又會長出肉來;切完右邊魚身的肉,左邊又會長出魚肉來。這條魚不斷生出新的魚肉,讓民眾切割食用,直到全部生病的人民,都吃到魚肉,疾病完全痊愈,瘟疫災難全部消失為止。



最後,這只魚又說話了,它說:「我原本是你們的蓮花國王,為了要治好你們的病,所以捨棄自己的生命,發願化生為如喝達魚,醫治你們,你們如果要報答我,應該要好好斷惡行善啊!」全國百姓聽了,無不感動落淚,從此依照教誨,不執邪見,捨惡從善。這是佛陀五百個清淨生裡,為了眾生消除病痛,捨掉自己寶貴生命的一生。



◎耶西衛(智慧光)國王

自古以來,為了他人的利益,付出自己生命的例子有很多。十一世紀初,西藏有一個阿裡谷格的國王,是藏王朗達瑪的第五世孫,叫做耶西衛(智慧光),他以國王身出家。他為了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弘法,被克什米爾的突厥王抓到。突厥王威脅藏民以等同他身高的黃金交換他的生命。耶西衛(智慧光)認為,這些黃金可以用來在西藏廣弘佛法,而眾生必須依靠佛法得度,自己犧牲掉生命沒有關系,不讓藏人用黃金來作交換,最後,他為了佛法的弘揚而犧牲了生命。這也是「他比自重」的一個故事。


願力功德無邊

我們講解過,菩提心分為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而世俗菩提心,又分為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兩種。從願菩提心中可以發展出自他平等、自他交換以及他比自重的發心。簡而言之,自他平等是將每個眾生,不分冤親,當作自己一樣,平等地看待。自他交換是去感受別人因疾病、打擊或死亡等等的恐懼和痛苦,用相互交換的方式修菩提心。他比自重是學會把所有一切的快樂、勝利以及利益,施捨給眾生,將失敗、虧損等一切的煩惱憂愁留給自己。

在這三者中,我們發覺,自他交換比自他平等的修習,稍微困難一點,而他比自重則更為難得,是其中最難做到的。因為你要完全忘記自己完全為別人付出,利益他人,那不是很容易的事。但是在我們沒有能力實踐之前,可以先練習發願,用觀想修持,有了能力以後,再付出行動。如果,認為這些發心太過困難,連想都不想,一點願心都沒有的話,那就談不上什麼修行了。

願力的功德非常殊勝,佛陀曾對阿阇世王講過:「大國王,你身為一國之君,雖然日理國事,行菩薩道有所困難,但是,你在行住坐臥之間,只要一心想著自己是利益眾生而付出的,這樣發心的功德,就十分廣大了,如果以三界做為容器,也無法容納,而且將來可以繼續投生為轉輪聖王。」只是用心去想,就有這麼大的功德,何況實際付出行動呢?

不管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換或他比自重的菩提心,都是非常殊勝的。因為這些心態不是很容易在我們凡夫心中產生出來,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練習。犧牲一下自己的利益,一點一滴練習,這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這樣久而久之,讓菩提心能夠真正在我們心中產生出來,永久長隨我們,直到成佛為止。



附注:本文及附錄均節選自《大圓滿前行(下)——普賢上師言教集》(嘎瑪仁波切  著述)第十章《願菩提心的學處》。本博轉載時對前後順序做了調整。
(菩提彼岸)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5

總評分: 威望 + 5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5-7 01:3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