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
請掀開經本第二十八面,經文末後一句不離菩提心供養,舉的七個例子當中,這是最後一個。
這一條凡是舉例那麼第一是很重要,最後一條一定也是很重要的,這個是一般慣例都是如此。註解裡面我們先把它念一遍,
在廿九面第三行「第三言不離菩提心者。文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
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故以不離菩提心是為真法供養也。大部經云,善男子,汝應如是解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
非以世間財寶飲食名供養也。何以故,如來恭敬尊重法故。」那麼這個末後幾句是總結這一段的法供養。首先我們要曉得什麼叫菩提心,
一切大乘佛法都是依菩提心為基礎,所以小乘人沒有菩提心,大乘菩薩跟小乘不一樣的就是有菩提心。菩提是梵語,也是音譯過來的,
意思就是覺悟,菩提心就是覺心,覺而不迷,那麼怎樣才叫做覺?怎樣是迷?這個我們要搞清楚。覺的標準是要破二障,
我們的真心本來是覺悟的,所以在大乘起信論裡面馬鳴菩薩給我們講本覺本有,這個本覺就是菩提心,是本來有的;不覺本無,
不覺就是迷了,迷的心本來沒有。怎麼迷的呢?因為你本覺心裡面起了二障,起了兩種障,這個兩種障一種叫煩惱障,
一種叫所知障,只要有這兩種障,你這個心就不覺了,就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