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再往下看「如上今解,行者了達一香一華,無非中道,即空即假即中。正供養時,心中作觀,及以發願,則財供即成法供。
維摩所謂,於食等者,於法亦等。於法等者,於食亦等。是為鈍根人而設此校量,讀者幸勿滯文而害意也。」
這是諦閑法師特別在此地點醒我們,一定要明白經意,不要曲解了經文的意思。那麼學佛所貴就是貴在財供養能夠把它轉變成法供養,
使財供就是法供,這個樣子才真正是福慧雙修。怎麼個轉法呢?華嚴經完全教給我們這個方法,譬如說我們吃飯的時候食存五觀,
吃飯的時候我們念供養咒,這個供養咒一定要用至誠心來念,那我們吃的飯也變成了法供養。今天在此地三餐飯供養諸位。供養諸位這是財供養,
可是希望諸位將來學成之後,弘法利生,那我們這個財供養都變成法供養。你們在佛法裡有成就了,你們那個成就也就是今天圖書館講堂的成就,所以財供就變成了法供,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
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回家去,你在家裡面吃飯的時候,你們家裡面父母對你們養活裡頭,這個也是財供養,財供養也變成法供養,
那你父母功德就大了。你父母不會變,你會變,這個是真正的孝順,這個是真正父母以財供養你,你倒過來以法供養他。家人聚會這是緣分,
可是這個緣分諸位要會修。因為正如前人所說的;我在香港光明講堂講經,講堂上有一幅對聯,那個對聯很值得我們反省,
經上講一家人是四種緣組合的,報恩、報怨、討債、還債,如果沒有這四種緣不會來的。那麼你們跟你們父母到底是報恩生到這家裡來的?
還是報怨的?還是討債還是還債的?一定要有警覺,真正有警覺心能夠把家庭變作道場,使一家人都能變成同參法侶,這是菩薩家庭,這要靠自己去努力。
那個對聯,夫妻是緣,緣分,有善緣有惡緣,怨怨相報。你們要提高警覺,這個不是開玩笑的,要提高警覺。在外國離婚率多大,那都是惡緣,
怨怨相報。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真的是要深深反省。下課了,我們休息一會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