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275|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殿堂分享] 道教日用分有五乘之法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演蝦是裝瞎的最高境界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1-11 15:57:1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道教日用分有五乘之法

道教日用分有五乘之法:一曰宗,二曰教,三曰律,四曰法,五曰科。宗者,萬緣定息,一念不起,坐而待成是也。此實不易行。教者,垂像教化,講究解釋,假此以得開悟也。律者,從方丈,守律壇,演三壇大戒,生慧而登真也。法者,正一符籙是也。科者,常行課誦,祈禳懺悔,濟生度死道場是也。五乘之法皆有規範儀注,是以道人欲證道登真,必先依規矩範圍身心,行持不懈,自然體道合真,馬靈祖云:“何勞妙手圖吾像,但願君心合我心”,道不遠人,總在自己行持不懈耳。


在這段文字中,閔道長指出,圍繞“道”這一核心,道教的內容可以分為五個部類、五種法門:

一者宗,實際上就是清靜無為之道,類似于歷史上祖師大德所說的上乘丹法(如李道純祖師所言最上一乘無上至真之妙道),同時閔道長也指出,此法對根基要求甚高,非常人所能行。

二者教,即通過宗教活動,講經說法,傳教佈道,使修道者及信士明瞭修行之理,循序漸進,最終達到開悟之境,這是宗教界最常見最常用的手法,也是最適合現實的路徑。


三是傳授戒律,通過清規戒律的約束,威儀細行的鍛煉,達到熄滅妄想,磨練塵心的目的,這也是歷代道門高度重視戒律及全真開演三壇大戒的緣由所在。(有人認為全真教傳戒是受他教影響,其實不然。翻閱隋唐時代的道教經籍可以發現,當時凡傳授經籙,均配備有相應戒律傳授,且道教傳戒制度的完備遠遠早于全真教的創立,全真三壇大戒反而可視為對過往戒律的刪繁就簡。)

四是符籙,此為今日正一道所最常用。然而考其實質,一在與鬼神感格,二在個人內煉修持,三在濟世利人,歷代祖師皆有明訓,其宗旨依然不脫離修道、弘道。可惜現實中不免濫用,加上某些影視作品的渲染,導致被世人視為裝神弄鬼,對道教的社會形象頗有不利之處,這是今後教界需要加以辯白和約束的。


五是齋醮科儀,在今日來看,似乎念經做道場就是吹吹打打,唱唱跳跳,猶如唱大戲。然考諸經典與史料,齋科一門也為修道、闡教而開。陸修靜天師《洞玄靈寶齋說光燭罰燈祝願儀》有云:“身為殺盜淫動,故役之以禮拜;口有惡言綺語兩舌,故課之以課誦;心有貪欲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即齋醮科儀能夠清靜三業,都攝六根,使行者歸於清靜。《玄門早晚功課經》更指出,經懺不僅有內修之效,也是積功累德之法,其云:“經之為經,是前聖之心宗,咒之為咒,乃古仙之妙法。經明則道契於內,法驗則術彰於外。經明法驗而兩全,內功外行而俱有。”由此可見祖師所謂“非科教不能弘揚大道”的深意。

綜上而言,閔智亭道長將道教劃為五乘法門,實則將道教全部內容統攝于“修道、弘道”這一體,從而表明道教並非雜而多端,而是有章可據、有法可循的。且不論哪一門教法,只要遵循儀軌,虔誠行持不怠,皆能殊途同歸,收證道超脫之果。


此外,閔道長的五乘之說其背後也暗含著對道教如何適應現實的思考:其宗者實為上乘法門,適合大根器者;教則在當今最為通途;戒律重於外在約束,適合於修道之士,難以向社會推廣;而符籙、科教二門在今日社會則宜作為“教”之輔助手段。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信者恆信乎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11-16 19:07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