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底下一句說「我今悉以清淨三業」,這是能懺之心。過去我們用身口意三業,無惡不為;現在我們用身口意三業來懺除業障,
這個就是心存恭敬、心敬,身禮拜,口讚嘆,這是懺除三業的過失,也就是前面所講的逆流的十心,十種惡心。
古德關於懺悔的事情說得很多,因為這個行門關係非常之大,就是不管你修那一宗、那一派,都要以清淨三業才能夠有感應。
如果三業不淨,再殊勝的道場,再好的老師,自己都得不到利益。所以我們自己能不能得到利益,或者你得到幾分的利益,
可以說完全在你自己心地有幾分清淨,一分清淨得一分利益,十分清淨就能得十分利益。所以一樣的道場,一樣的老師,
許多同學在一塊共學,每個人得的利益不一樣,原因在那裏呢?果然是像印祖所說的對老師的恭敬心有差等,實在講就是自己清淨心上有差等,
不一樣。那個恭敬心是從清淨心生出來的,心不清淨要叫他生恭敬心決定不可能,因為恭敬,敬是性德,他性有染污,他怎麼能生出敬心呢?
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要真正講修恭敬,還是要清淨三業,因此這個問題古德就講得多了。
像孔老夫子教給我們,他曾經說過以直報怨,直是正直,怨是怨懟;他來給我作對,來常常找我麻煩,我不能以怨報怨,
決定不能有報復的心裡,有報仇這個心理,孔老夫子不主張這個。以直。直就是以正理,以正當的理,我們講理。以德報德,
這個德就更厚了。佛法裡頭常講的怨親平等,比孔老夫子講的還要高一層。那麼真正講到懺悔,講到三業清淨,必須要做到在一切時一切處、
一切人事境界之中,不著相,就是金剛經上講的不取於相,在一切現象裡面、境界裡面,特別是人事境界裡面,不生愛憎,這個重要;和諧心意的,
不起貪愛心,不順自己意思也不起憎恚心,你這三業才能清淨。最好在一切境界裡沒有取捨心,你就自在了,有取捨就有得失,所以人的煩惱患得患失;
如果一切境界沒有得失,他的煩惱我可以說已經就去掉百分之八、九十了,這沒有得失嘛!這個人多自在啊!得失是從取捨來的,不取不捨,一切隨緣,
隨緣就自在啊!那麼如果再進一步呢,就是佛法裡面所講的一相三昧,心在境界裡清淨、恬淡、平等、自在,這就是一相三昧。
六祖大師教學的目標,他講了兩種三昧,一相三昧、一行三昧,那麼說了一行三昧就是一切處,行住坐臥,只有一個心,真心,清淨心。離一切分別執著妄想,這個心呢?就是一行三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