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56|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教傳經咒] 普賢行願品講記(第二十一卷)3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環瀛達人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旅遊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2-3 06:33: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雖見似有」,這個有是假有,佛經裡也稱為妙有,不是真的有。「如泡如燄,如聚沫、如芭蕉」,佛經上有許多的比喻,


金剛經上把它比作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說明有沒有這個相呢?有這個相。是不是真有呢?不是真有,是幻有。


「既無自體,原同法界」,我們要追究它的確沒有自體,一一法都沒有自體,那麼它體是什麼呢?體就是一真法界,


體就是真如本性,的確一切法同一個根源裡面發生的,就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萬法同一個根源。「如是一一推徵,三諦具足」,


即空、即假、即中。「依而修之,即成三觀。詮此義時,聞已生解,契圓理機,便是寫經,經是詮表生解義故。如其不觀不推,


迷心取相,寫亦奚益哉?」,寫經又有什麼利益呢!那麼這個解釋完全是從理上來觀察,可以說是最為深入,真正能夠得佛法的精髓,比因緣解釋要透徹得太多了。



但是這不是一般初學人能夠達得到的,可是我們一定要明白佛經裡面真正的意趣是在這個地方,那麼這一段經文是講寫經,


主要提的是寫經,用生命布施寫經,那麼這就講到發心的相狀。在大智度論裡頭說,如果有人發願,願自己將來作佛要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


這個人就是發了菩提心了。可是發了菩提心,他心既然不一樣了,他的言行也就變了;我們曉得我們的言語、行為都是受心的指揮,所以心清淨,


我們的身口都清淨,心是個佛菩薩的心,他的言語行為沒有一樣不像佛菩薩,會改變的。如果說心發了,言行還沒有改變,那不是真發心,


真正發心一定改變,他不一樣,我們可以在行動裡面,能看得出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0 13:21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