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7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再看下面經文,「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段文跟前面是一個意思,我們也把它省略掉。再看第九願,第九願是「恆順眾生願」。
那麼對上常講所謂菩薩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叫菩薩,前面一願就是上求佛道,這是常隨佛學。這一願就是下化眾生,
你要不恆順眾生就談不上下化了,所以一定要修恆順眾生。「復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那麼大師此段的註子註得相當地精要,
註得很好。「言恆順者。恆,常也。順是隨順。」可見得不但要求隨順,而且要求恆常隨順,這也是人之所難,所以菩薩道難行能行;
尤其是在逆境、逆緣當中,我們暫時地隨順,還勉強忍一忍還能過得去,長時期的隨順不容易,這個長時期不是一生一世,而是生生世世。
我們讀法華經,讀提婆達多品,釋迦牟尼佛敘說他與提婆達多的關係,生生世世的怨家對頭,不是怨家不聚頭;換一句話說,
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要生生世世恆順提婆達多,這個事情麻煩;所以他才能夠成佛,他才能夠提前成佛,為什麼呢?他肯恆順眾生。
釋迦牟尼佛跟彌勒菩薩在因地,他們兩個是同學,而且彌勒菩薩是學長,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學弟,應當按照成佛的先後順序,
應當是彌勒菩薩先成佛,釋迦牟尼佛後成佛,這個才對的。結果釋迦牟尼佛提前了,在彌勒之先成佛,彌勒反而降下來做他的後補了,
原因在什麼地方呢?就是釋迦牟尼佛因地修行精進,真正能夠隨順眾生、恆順眾生,所以他超越了,他提前了,那麼這些地方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