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3-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可是諸位要記住他講三世佛,過去佛我們知道,像佛經裡面,我們今年年初拜了千佛懺,千佛懺有過去一千佛,現在一千佛,
未來一千佛,我們看到了,這只是佛給我們說的娑婆世界,我們這一個階段。而在華嚴經以及圓覺經,佛給我們說一切眾生本來成佛,
這一切眾生,什麼叫眾生?生是生起的現象,現象就生起,眾是說眾緣和合,就是一個現象的生起不是單純的,有許許多多的條件、
許許多多的因緣,它才會現出相來,所以這叫眾生。因此眾生這兩個字絕對不是很多的人在一塊,這叫眾生,不是這個意思。
我們這一個身體眾緣和合而生的,佛經裡面講四大、五蘊,眾緣和合,這身相現出來了,所以一切有情的身分都是四大、五蘊,
眾緣和合。植物、礦物,無情的這些眾生,它還是眾生,因為它也是眾緣和合的,沒有眾緣和合,它也生不起來。
所以眾生的本意是包括了一切的現象,世出世間一切現象,華嚴裡面講,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為什麼說眾生本來是佛呢?本來成佛呢?這與性相就有關係了,凡是相都是性變的。佛是什麼?佛就是心,一切現象唯心所現,
唯識所變,這是佛在本經;我們這部經也是唯識學家根本經的一種,唯識一共有六經十一論,華嚴經是六經之一。心就是佛,
佛就是心,有情的眾生有佛性,無情的眾生,我們叫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個性,不是二性,只是檢別上,這是動物,那是植物、
礦物,有這個分別,其實性是一個,動物的性與植物、礦物,完全相同,一心無二性。所以講性就叫佛,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一切法唯心所現,心能現,識能變。心是心知本體,本體有現相的功能;講識是心的作用,心的作用能夠變換現象,所以一切法都不離心。
這一句真正的意思實在就是儒家禮記的頭一句,無不敬,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對人、對事、對物,要常修恭敬。怎麼個恭敬法呢?跟對佛的恭敬完全一樣,
我們現在做不到,我們現在看到佛菩薩用恭敬心;看到一般人,心裡就不高興了,這是毛病,把這個毛病修正過來,這就叫修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