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640|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修行法門] 《觀經》以「一心迴願求生淨土」為體 [複製連結]

天使長(十級)

無恥近乎勇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醫療天使勳章 藝術之星 美食達人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0-12-21 10:02:5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觀經》以「一心迴願求生淨土」為體

《觀經》所說的「奇特」之法──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

《觀經》是一部「奇特」之經,我曾於2016年3月在「佛門網」撰文,題為「僅此一部專為凡夫、不為聖人而說的奇特經典──《觀經》」

《觀經》「奇特」之處,不單是專為凡夫而說,所說的「奇特」之法,前所未聞,嘆未曾有。《觀經》是一經兩會──王宮會、耆闍會,又一經有兩個宗旨──觀佛三昧、念佛三昧等,故有顯、隱兩義。

一般人是看不出《觀經》的重點在那裏,各宗各派對《觀經》有不同的解釋,諸師眾說紛紜,但當以善導大師「楷定古今」的《觀經四帖疏》為準繩。

釋尊宣示《觀經》的緣起也奇特,一者是不請自來,二者是自開三福。怎麼說呢?《觀經》先因宮廷政變,韋提希皇后深感生無可戀,遂向釋尊提請,欲以定善觀行的方法──教我思惟、教我正受(三昧),願生彌陀淨土。

釋尊應韋夫人提請而許説,但隨即明言: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釋尊卻自開散善三福,令韋夫人及我等凡夫,得知散善之機若能受三福善法,迴亦得生。

不過,釋尊在此預留伏筆,告知大眾──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換言之,任何根機的人,就算不堪受定、散二善之法,乃至沒有佛法和世俗兩種善根的人,皆可乘佛的「異方便」(他力)得見、乃至得生淨土。所謂「異方便」,就是念佛證得三昧!

以「舉下攝上」、「舉惡況善」的表述模式,唯標第十八「念佛必生願」

善導大師指岀《觀經》是以「一心迴願,往生淨土」為體。「三心」實是「一心」;迴願者,迴向發願也,即迴己修業,向所去處,最後指歸,歸向、靠上阿彌陀佛的第十八「念佛往生願」──本願的意思。

所以,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指岀淨土三經一致,皆勸「專念彌陀名號得生」,主要環繞著阿彌陀佛的第十八「念佛往生願」而說,所謂「本願稱名」。其中《觀經》,善導大師云:「定散文中,唯標專念彌陀名號得生」。何以見得?

表面上,《觀經》以大量篇幅,廣述十六觀,以種種方法求生淨土,但釋尊宣示的取態和語氣十分「奇特」,如上所說,釋尊先隨他意(韋夫人提請)說定善觀行的方法可以得生,後隨自、他意說散善三福的方法亦可得生,並且隨自意說任何根機的人,皆可以念佛的方法,乘佛願力得生。

「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得見」,致使韋提希夫人在《觀經》「華座觀」見到彌陀,應聲即現,佇立空中,當下心開悟忍。夫人接足頂禮一拜,即是歸命,也是南無,信願行具足,往生決定,證得往生。散善之機尚可一心迴願,乘佛願力,本願稱名而得生,何况定善之機呢!

釋尊用這種「舉下攝上」、「舉惡況善」的表述模式,貫穿整部《觀經》十六觀的定散文中,目的在於引導佛弟子「專念彌陀名號得生」,歸入阿彌陀佛的第十八「念佛往生願」,即是淨土宗行持的獨有特色──「本願稱名」!

這個彎必須拐過來,否則沒法契入、靠上彌陀本願

阿彌陀佛第十八願願文如下: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十方眾生,包括十法界的等覺菩薩,乃至地獄眾生。換言之,任何眾生只要得聞彌陀名號,直信不疑,並單純地稱念這句名號,上盡一形,下至十聲,自然蒙佛攝取,即便往生。

問題在於曾遇釋迦教,以自力修慧(定善)修福(散善),剋求淨心 (習定修慧)、淨身(三業清淨)的弟子,若然他們要「轉入」彌陀教,仗佛力專修念佛,願求往生淨土,那就恐難直信不疑,並受持專念一佛名了!

所以,釋尊針對平生念佛求生淨土的弟子,在《觀經》將第十八願的信、願、行「三資糧」具體化,將「一心」說成「三心」──至誠心(至心)、深心(信樂)、迴向發願心(欲生),以期弟子們在信、願問題上,「迴轉」過來,這個彎必須拐過來,否則沒法契入、靠上彌陀本願,故此,善導大師說:《觀經》以「一心迴願求生淨土」為體。

彌陀以極善最上之法,救度極惡最下之機!

釋尊在三輩九品文中,在散善之機當中,有能受持三福善法、具出世佛法善根的「法子」(如前五品),也有不堪受持三福善法、不具出世佛法善根,甚至沒有世俗善根的「善惡凡夫」(如後四品)。

但有不堪受法、不具佛法或世俗善根者尚可一心迴願,乘佛願力,本願稱名而得生,何况受持善法、具佛法善根者之機呢?他們當然也可以一心迴願,乘佛願力,本願稱名而得生!

釋尊又在三輩九品文中,在散善之機當中,有非佛教徒,平生未受持任何出世善法,只具世俗善根者(如中品下生者),也有不具佛法和世俗兩種善根之機(如下品下生者)。

但有不具佛法和世俗兩種善根之「五逆惡人」尚可一心迴願,乘佛願力,本願稱名而得生,何况具佛法或世俗善根之機(如前六品)呢?他們當然也可以一心迴願,乘佛願力,本願稱名而得生!

為甚麼釋尊在下品下生文以五逆十惡的愚人為當機呢?這與阿彌陀佛第十八願的「唯除文」有關──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釋尊刻意在下品下生文演釋阿彌陀佛第十八願「十念」之深義,用心昭然若揭。彌陀以極善最上之法,救度極惡最下之機!

我等六道輪迴的凡夫,在無量劫以來,誰敢說自己沒有做過五逆罪業,沒有無間地獄的業因,所以,嚴格來說,末法時期五濁惡世的眾生,皆是下品下生之機,皆是阿彌陀佛第十八願救度的對象!

來源:佛門網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昨天的今天是昨天,明天的今天是明天,那今天的今天是那天?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6 06:32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