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3-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實在在這品經裡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裡面示現的固然有許多是順境,也有許多是逆境,換句話說,
有許多是善人,也有不少是惡人。像我們讀過的,大家還能記憶勝熱婆羅門就是外道,愚癡。甘露火王,瞋恚,惡人啊!魔王,
殺人不眨眼的,瞋恚心極重。筏蘇蜜多女,貪欲重。遍行外道。這都是示現的逆境,示現的惡行,你看善財去參訪也是善知識。
換句話說,無論在順境與逆境裡面,學佛的人學什麼東西?諸位總要記住一個原則,我們在境界裡面修誠敬,我們以真誠、
恭敬待人接物,這就是禮敬諸佛,前面跟諸位說過,以誠敬之心修我們自己的直心,就是平等心,修清淨心、修大慈悲心,
這就是普賢行,普賢菩薩誠敬、平等、清淨、慈悲,就學這個。
「一切意樂皆圓滿」,這一句是講學所因,前面是講所學的,我們要跟三世諸佛來修學,你把一切眾生都看作未來佛,
你的誠敬心才能生得起來,誠敬是性德,而後你所修學的就是大經裡頭常常讚嘆的稱性起修。如果我們將誠敬的心失掉了,
不管你修什麼行就不稱性了,不稱性的行不是圓滿行,稱性的行是圓滿行。我們以布施做個例子,你布施一塊錢,很少,
可是你稱性,你這一塊錢的功德盡虛空遍法界,圓滿的,不在布施的多少,在你布施的心,它能把你的事遍滿虛空法界。
如果不稱性,你布施得再多,一千萬、一憶萬,它落在數量裡頭有限,這個功德不大,是有限的,稱性是無限的,所以你要會用心,一切意樂皆圓滿,這是學所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