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3-3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再看上面這一段,「一切如來有長子,彼名號曰普賢尊,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願身口意恆清淨,諸行剎土亦復然,
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科判裡頭說「願同二聖」,二聖就是文殊菩薩跟普賢菩薩,在華嚴經裡面普賢菩薩排列在第一位,
以普賢為長子,以文殊為庶男,庶男就是次子,好比佛的兩個兒子,這都是比喻。文殊代表智慧,普賢代表實行,
所以我們看他這種排列就曉得華嚴是重在實踐;但是實踐要依智慧,不能離開智慧,換句話說,要把文殊師利所表的大智慧圓圓滿滿的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就是普賢,
所以他是重實踐,重現前的受用,學了現前就能夠離苦得樂。那麼我們發心學佛就要以這兩個菩薩做榜樣,兩個菩薩都是自己,一個就是自己的智慧,
一個是自己的修行、行持;從行持上來說就是普賢,從智慧上來說就是文殊師利,所以說一切如來有長子。
如來就是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法身本體,法身本體起作用就是菩薩,所以佛代表本體,菩薩代表從體起用,諸位要明白這個道理。
那麼一切如來就是指的我們自己,就是指的一切人,一切人的本性,起作用第一就是用普賢菩薩來代表,「彼名號曰普賢尊」,
普賢的意思前面都曾經說過。「我今迴向諸善根,願諸智行悉同彼。」我們的智慧、我們的行持要與菩薩一樣,那麼你要問了,
怎麼樣才能跟菩薩一樣呢?你就要讀誦這一卷經,這是最低限度的,要把這一卷經裡面所講的道理、所講的方法都變成我們自己的生活,
那麼你就是普賢菩薩了,你就是普賢行了。當然靠這一卷實在講它的意思是圓滿的,沒錯,可以說與整個大方廣佛華嚴經沒有兩樣;
我們不能說八十卷經比這個多,這一卷比八十卷少,不能這樣說。裡面所含的意思是不增不減,八十卷說得詳細,這一卷說得簡單,
這一卷展開就是八十卷,八十卷濃縮就是這一卷,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