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恭敬持守道教的三皈五戒的妙用!
三皈五戒是道教戒律中的最基本戒律,初入道者(出家或在家)必先遵依。
三皈依
第一皈身,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曰道寶。
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曰經寶。
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師。不落邪見,曰師寶。
道經師三寶者
人人須臾不可背離!不管你是否信仰道教,他都是客觀存在的。道寶本指宇宙虛無本體,生天生地,生人生物,我自身心魂魄皆為大道之造化,乃敢不回向皈依道寶?若不知皈依道寶,等於成了一個忘本離祖的不肖罪人。
經者
經也,是道路是方法的意思,凡人要學道悟道,需從經文中瞭然,因循而入。若無經寶,則不可窺探道之奧妙,前途黑暗,無有了期,故必要皈依經寶。
師寶者
就是老師、就是師父、就是指引你明白經文、引導你棄暗投明的神仙、聖人、道人或身邊其他任何人。故當生恭敬心,尊愛師父!
道經師寶其體為一,分而為三。大道一氣化三清,道在此經在此師亦在此。化而順之,由道而經,由經而師,由師而普渡有情。
在我們具體生活中,在各行各業里,都離不開道經師三寶。比如你要學習音樂,理想成為音樂家,這就是你追求音樂的「道寶」,各種樂理知識書籍就是你的「經寶」,給你講課的老師就是你的「師寶」。
可見沒有道經師寶你會寸步難行一事無成的。其它各行事業亦復若如是,世間種種亦復如是!甚至一事、一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偶然讓你明白一個道理,那麼它此刻就是你的道經師寶。故道經有言「慈心下氣,恭敬一切」!
積功歸根五戒
一戒者,不得殺生;
二戒者,不得偷盜;
三戒者,不得邪淫;
四戒者,不得葷酒;
五戒者,不得口是心非
1 一戒者,不得殺生
大道慈悲,涵養有情,道之所在,生機存焉,一切含靈,得道則生,離道則亡;道之用意,損余補缺,成事成物,無心害物。故凡起心害滅有情、破損事物者皆為殺,戒殺實是培養我心之一念慈悲長存!修行精深處,殺心亦不能起。
2 二戒者,不得偷盜
一切物件取之不明為偷,獲之無理曰盜。偷盜者,乃貪心作祟。故戒偷盜是滅我貪婪之心!修行精深處,貪念亦不可起。
3 三戒者,不得邪淫
陰陽之交,天地之道,夫婦和合,人倫之常。凡血氣不定,色慾動盪於心,暗地苟且淫亂,心竅痴迷,喪精耗氣,傷身敗德,甚至引起鬥毆兇案。小則損財敗家,大則亡身禍國,君不知「烽火戲諸侯」的典故嗎?
故此色戒乃人生修為第一等重要大事,慎之戒之!此一戒實為斷滅人之痴心!修行精深處,色念亦不復起。
4 四戒者,不得葷酒
酒之戒者,首先在度。飲酒不可過量,量過則心迷,心迷則事亂,事亂則凶;其次,不可作樂飲酒,俗家弟子需是親朋往來、法禮之內,可也。酒之戒者如此。
5 五戒者,不得口是心非
人要表里如一、真心正念,不可因貪嗔痴而產生的種種目的去妄語、兩舌、口是心非,罪莫大焉!修行精深處,無心無念無妄語,少言語。身心澄澈。
道祖曰:「此五戒失一,則命不成。是故不殺者,乃至無有殺心。不盜者,乃至無有邪取。不淫者,乃至無有邪念。不酒者,乃至無有暴力。不妄語者,乃至無有泄漏。如是可謂成也」。
存仁不殺,正義不盜;法禮不淫,明智不酒;德信不妄語。
五戒是入道之初門,清心之良方,持身之本,護法之根,如能持此五戒,就能益算延齡,天神護佑,永脫五刑之苦,生生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不僅能引導我們邁向解脫之道,而且能給家庭、社會、國家,帶來安樂與和平。
【紫宸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