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023|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道情筒──這一道教樂器就快失傳了!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小說之星勳章 藝術之星 拈花惹草勳章 玉石玩家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1-29 00:49: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 x 1
道情筒──這一道教樂器就快失傳了!

道情筒,為以前道士演唱道情所用的樂器。傳說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常背負一個道情筒,倒騎白驢,雲遊四方,宣唱道情,勸化度人。

演唱時,藝人左手握竹板,懷抱道情筒,右手擊筒面,道情筒長約二尺,塗紅漆,圓筒一頭蒙上一張豬油皮,拍打時發出“蓬蓬”之聲,藝人合拍而唱。


說唱過程中,常根據內容情節自由發揮,擊出快慢輕重不一的節奏,以刻畫人物性格、情態,鄉土氣息十分濃郁。唱詞以三字、五字、七字為主,大多自編自唱,多以獨坐, 或站立演唱為主。

道情,源于唐代道教在道觀內所唱的經韻,為詩贊體。宋代後吸收詞牌、曲牌,衍變為在民間佈道時演唱的新經韻,又稱道歌。用漁鼓、簡板伴奏,與鼓子詞相類似。


之後,道情中的詩贊體一支主要流行於南方,為曲白相間的說唱道情;曲牌體的一支流行於北方,並在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發展為戲曲道情,以〔耍孩兒〕、〔皂羅袍〕、〔清江引〕為主要唱腔,採用了秦腔及梆子的鑼鼓、唱腔,逐步形成了各地的道情戲。內容有升仙道化戲、修賢勸善戲、民間生活小戲、歷史故事和傳奇公案戲4類。有的地方稱漁鼓或竹琴。

道情筒是漁鼓的前身,“道情”又名“黃冠體”(黃冠可能是指道人的裝束),是道家所唱的道家的情事,神遊廣漠、寄情太虛,有餐露服日之思,名曰道情。唐代可能已經有了道曲,漁鼓簡板則始於宋朝。


雖然道情筒出現的早,但是流傳下來的作品卻不多見,現在能看到的僅有鄭板橋的道情十段(一般演唱僅收錄以上五段。)及徐大椿的回溪道情。此一曲種已經沒落以至於將要絕跡,民國以來並沒有留下來可供學習的資料,這門藝術已經是後繼無人了。

來源:道站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簽名被屏蔽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19 14:00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