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7-8-11
- 最後登錄
- 2025-4-21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2199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11666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韓王韓信投降匈奴,與冒頓設計圍困劉邦於白登,他後來結局如何?
2021/02/05 來源:腦洞趣味歷史
《漢書·匈奴傳》:匈奴大攻圍馬邑,韓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晉陽下。高帝自將兵往擊之。
公元前201年,冒頓單于在統一北方後便揮師南下攻打韓信的領地,幾次交手下來,韓信有些招架不住了,於是他就多次派出使者請求歸降匈奴。正率大軍去救援韓信的劉邦在得知此事後,就命人去責備韓信:「我對你這麼好,你竟然還想背叛我,年輕人不講武德!」
韓王韓信(不是兵仙淮陰侯韓信!!!)在見到劉邦派來的使者後,大驚失色,他心知自己這種牆頭草的行為已經激怒了劉邦。此時,韓信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但事已至此,他索性心裡一狠,既然投降的事情已經暴露,那不如直接聯合冒頓反過來打劉邦,於是他又派人寫信給冒頓單于:「我仰慕大王已久,如今劉邦不仁不顧兄弟情義要派兵攻打於我,我想聯合大王一起對抗劉邦。」
為了表現出自己的誠意,韓信把自己的國都馬邑獻了出來,給冒頓做進攻太原的跳板。
當初劉邦把韓信封在這兒,就是想讓他做太原的門戶,防止匈奴騎兵南下。原本太原三面環山,對於冒頓的騎兵而言,尤其易守難攻,而今韓信放棄抵抗,冒頓便可以直接率軍向南越過句注山,進攻太原。
山地對戰騎兵和平原對戰騎兵是兩種概念,在平原上,騎兵的機動性和衝擊力不受限制,騎兵可以很輕鬆地切入步兵陣營,取得整場戰爭的勝利,通常情況下,在開闊地帶用步兵打騎兵簡稱「白給」,所以這也是韓信認為自己只要放匈奴騎兵過關,就可以抗衡劉邦的主要原因。
這場戰鬥大致分作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韓信投降匈奴後,為了向冒頓單于展示自己的價值,好獲得冒頓的庇佑,他身先士卒率領部將去攻打太原。
得知此消息的劉邦,相當憤怒,他率領三十二萬大軍在銅鞮這個地方和韓信進行了第一次交鋒,結果韓信大敗而歸,其部將王喜也被斬殺,韓信趁亂拋下手下連夜逃向了匈奴的領地以求自保。
不過韓信雖然敗了,但劉邦知道這才剛剛開始,硬仗還在後面。當時韓信的封國已經成了匈奴人的前沿陣地,劉邦真正的對手匈奴人還在穩坐看戲,局勢還遠沒到能鬆一口氣的程度。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韓信的部將土人曼丘臣、王黃等人收攏殘兵敗將,擁立趙王的後代趙利為王,重新和匈奴人達成協議約定共同進攻劉邦,由此拉開了第二階段戰爭的序幕。
這一次冒頓為了表示對王黃等人的支持,他命左右賢王帶領一萬騎兵加入了戰鬥,結果,漢軍在劉邦的領導下再一次輕鬆擊潰了匈奴人:「至晉陽,與漢兵戰,漢大破之,追至於離石,破之。 」「匈奴復聚兵樓煩西北,漢令車騎擊破匈奴。 」
接連幾次戰事不利,冒頓的攻勢一下子就被劉邦給強行打回去了,加之當時已經是冬天了,冒頓的士兵們壓根沒有足夠的資源來應對寒冬,其部下中已經被凍出病的人約占兩三成,是「戰」還是「和」這個嚴峻的問題迫使冒頓必須要做出回應才行。
不甘心就這樣面對失敗的冒頓,決心最後再拼一波,他將士兵中的精銳隱藏起來,然後在台前凈展示些老弱病殘的士兵來麻痹劉邦。
劉邦手下的斥候一見匈奴人的情況,果然中計,他們在告訴劉邦自己的發現後,劉邦也犯了輕敵的毛病——他決定帶著一小股部隊去進攻匈奴人。
《史記·卷九十三·韓信盧綰列傳第三十三》記載:奴常敗走,漢乘勝追北,聞冒頓居代谷,高皇帝居晉陽,使人視冒頓,還報曰「可擊」。
《漢書》記載當時劉邦的手下有三十二萬大軍,其中步兵為主,戰車部隊和騎兵為輔,而匈奴人三十餘萬精兵都是騎兵。
在這種情況下,劉邦率大軍脫離大部隊獨自行動,就著實有些冒險了。究其原因,興許是斥候的「可擊」二字,亦或者是接連的勝利讓一向謹慎的劉邦膨脹了。
但衝動往往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正因為這種種緣由,才有了後面的白登之圍。
這場關乎大漢國運的戰爭,戰況在第三階段出現了轉折。
劉邦被困在白登山到底是如何突圍的問題,史書上只有語焉不詳的零星片語,一可知是陳平出了計謀,二可知他們似乎用什麼手段打動了冒頓的老婆。
有人說是劉邦給了冒頓美女,還有人說劉邦是給了冒頓老婆大量的財寶,但這兩種說法都存在著很嚴重的問題:劉邦脫離大部隊,是想要突入匈奴大營,這時候他帶美女和財寶做什麼?
這兩種說法顯然都不符合常理。
細究下去,我們看到《漢書》上有這樣一句話:「高帝先至平城,步兵未盡到,冒頓縱精兵三十餘萬騎圍高帝於白登,七日,漢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從這句話里,我們可以知道冒頓雖然圍困住了劉邦,但他在兵力占優勢的情況下還和處於劣勢的劉邦相持了7天,這說明在天氣加成的情況下匈奴人的狀況也不是特別好。
另一方面,劉邦「未盡到」的步兵也給了冒頓很大的壓力,接連吃過幾次敗仗的他是深知漢軍的戰鬥力的。加之韓信的部下王黃和趙利本來和他約好共同打劉邦的,但他們遲遲未到,冒頓的心中難免心生猜忌這兩人是不是和劉邦合夥來給他下套的。
冒頓在拿不下劉邦的情況下,最終接受了劉邦的合議,放劉邦回去。
事情的始作俑者韓信在得知劉邦的遭遇後,也徹底放下了顧慮,他自以為背後有靠山的情況下屢次給匈奴人帶路來大漢掠奪資源。
後來,劉邦手下的大將柴武在參合城這個地方,一戰教會了韓信做人:柴將軍斬韓王信。
文/腦洞趣味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