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如何成為正一派道士和獲取《道士證》?
道教重視師承關係,接受師承時,必須立誓守戒,不二法門,亦禮拜三師。傳度是正一道士入道的標誌性儀式。凡正一派弟子入道為道士者,必需有師傳授,經考察後,方予傳度為正式道士。
道教對於傳授弟子秘道,至為慎重,不論任何宗派,均以妄傳妄泄為戒。故受師承時,必立誓戒,然後傳予度世之法,謂之傳度。《太上太霄琅書》謂「天地布氣,師教之真,真仙登聖,非師不成,心不可師,師心必敗」。
一、正一派傳度是怎樣的儀式?
傳度儀式,是正一派道士入道的標誌性道教儀軌,與全真派道士出家冠巾類似。正一派道士傳度和全真派道士冠巾是目前道教徒成為道士的標誌儀式。和正一派的授籙、全真派的冠巾和傳戒樣,正一派道教的傳度是道教的教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嚴格地講,沒有傳度入道或冠巾出家,還不能算是道士。有的地區,將考驗期沒有傳度和冠巾的道教徒,稱為道童或者小道士。參加傳度儀式還未入道的道教徒稱作度生,參加授籙儀式等待授籙或者加籙的道士稱作籙生。
同樣,傳度和冠巾是道士獲取道士證的重要條件。目前,凡經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登記的正一派宮觀均可舉辦傳度儀式,全真派道觀均可舉行冠巾儀式。很多地區省市道教協會常舉行全省性的傳度儀式,在傳度之前也會舉辦三五天、一到三個月的道教禮儀、經典儀範培訓活動。
傳度是奉道者正式入道的儀範,通過傳度提升道教徒信仰,更好的弘揚道法,傳法度人。傳度法會一般都會頒發度牒、傳度證、傳度法器。活動嚴格按照正一派傳度儀軌進行,多會舉辦劄土地、請水、安司命、申文、迎神、掛榜、拔表、誦經、拜懺、施食、安神、迎駕、傳度、謝師回將、送神等一系列的活動。
無論是龍虎山,還是茅山都隸屬於正一派的宗壇。總體上,傳度的內容都是根據唐代相關傳度的一些經典舉行,基本上用的都是同一個傳度方面的經書或者版本,根據不同的宗壇具體的內容有一些微調,總體上是差不多的。正一派的道觀舉辦道教傳度在宗教意義上是一樣的,所以傳度在哪裡都是一樣的。《道教正一派道士傳度活動管理辦法》指出,原則上不跨省申請傳度。
二、度生申請傳度應具備哪些條件?
答:據《宗教教職人員備案辦法》、《道教教職人員認定辦法》、《道教正一派道士傳度活動管理辦法》,符合條件的學道之士,可以向經政府宗教事務部門登記的正一派宮觀申請傳度。申請傳度由本人書面提出,師父出具同意傳度的信函,所在宮觀或當地道教協會推薦。師父已羽化的,需所在宮觀或當地道教協會出具推薦函。
原則上不跨省申請傳度,因本地條件所限,確需跨省申請傳度者,由本人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道教協會出具同意證明,承辦傳度活動的宮觀進行核驗;本人所在地未成立省、自治區、直轄市道教協會的,由中國道教協會出具同意證明。申請傳度必須滿足如下條件:
1、熱愛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遵紀守法;
2、皈依「道、經、師」三寶,能嚴格遵守正一派基本規戒;
3、年滿18周歲,身體健康,品德良好,有一定文化知識;
4、本人師父和所在宮觀或當地道教協會同意。師父已羽化的,需所在宮觀或當地道教協會同意;
5、住宮觀學習二年以上或跟隨師父學習道教科儀二年以上,能習誦道教《早晚功課經》。
三、已傳過度的道士如何獲取道士證?
答:傳度活動結束後,承辦傳度活動的宮觀應對受傳度者登記造冊,逐級上報至省、自治區、直轄市道教協會備案。完成傳度儀式後,承辦傳度活動的宮觀向受傳度者頒發由「三師」和該宮觀共同簽章的傳度證。
師父給自己的徒弟傳度,按傳統儀軌辦理。傳度完成後,由所在宮觀或道教協會逐級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道教協會提請備案,申領傳度證。傳度證只做道教徒信仰道教證明或辦理道教教職人員證(道士證)使用,不作其他用途。一般地,如果有傳度證便可以申請辦理道士證了,由所在宮觀或道教協會逐級向省、自治區、直轄市道教協會提請備案,向中國道教協會申領道士證。
四、散居的正一派道士如何獲取道士證?
答:據《關於道教散居正一派道士管理暫行辦法》,道教正一派為龍虎山、茅山、閣皂山三山符籙派系的總稱。散居正一派道士是指不常住宮觀而散居於城、鎮或鄉村的道教教職人員。散居正一派道士必須:
1、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
2、散居正一派道士應自覺維護社會安定和民族團結,愛國愛教,遵紀守法,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
3、皈依「道、經、師」三寶,有正一法派師承關係,信仰純正。
4、能背誦「祖師寶誥」和早晚功課經。
5、能從事正一派日常壇醮儀典。
6、能遵守正一派規戒。
散居正一派道士由當地縣以上(含縣)道教組織嚴格按第三條規定考核、審查、認可,報縣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務部門同意,由當地道教組織予以發證。道士證統一由中國道教協會製作。散居正一派道士應在經政府依法登記開放的道教活動場所(包括全真派道教宮觀和活動點)參加宗教活動。未經批准,不得私自建立宗教活動場所或活動地點。
散居正一派道士按正一科儀規範,在宗教活動場所內進行的誦經、早晚功課、講經說法、舉行香供、齋醮道場等儀式,屬正常宗教活動,受國家法律保護。扶乩、跳神、算命、看相、趕鬼、看風水等危害社會和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封建迷信活動,必須禁止。按照道教傳統習慣,信教群眾邀請道士到家裡進行追思、度亡宗教活動的,必須經當地道教組織批准。活動的規模、時間和次數,以不影響社會秩序、生產秩序和生活秩序為原則。
散居正一派道士及其道教組織可以接受信教群眾的布施,可以接受境外組織和個人不附加條件的捐贈,用於宗教活動場所的維修和道教組織開展教務活動。但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向信教群眾和海外人士索要財物。
五、傳過度獲取道士證後就可以參加授籙嗎?
答:傳度是在皈依之後領道士證之前進行的,按照道教的傳統(法統),進行教制建設的一個內容。按照正常的流程,領道士證之前要有傳度證,傳度就是傳法度人。
正一派的授籙也是一個重大教制建設內容,按照要求必須要有傳度證,才能夠有授籙資格。所以傳度是承上啟下的一項道教法務活動,也是對道教自身來講,非常重要的一項活動和內容。道教界想要道教弘揚教法,讓道教人士服務社會的話,道教教制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傳度。所以,有意入道成為正一派道士的道教徒只要有師承關係,便可舉行傳度成為道士。
道教中的「籙」通常指記錄有關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屬,召役神吏,施行功法術的牒文。正一派道士只有得受法籙,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職。有了道位神職的道士,其齋醮中的章詞,才能奉達天庭,得到神靈護佑,反之齋醮章詞無效,而獲得「籙」的儀式,即稱為授籙。
授籙的意義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人聖,自始及終,先從戒籙,然始登真。」目前,可進行授籙活動的只有江西龍虎山的嗣漢天師府。2015年12月28日,中國道教協會九屆二次會長會議通過舉手表決同意了江蘇茅山授籙活動。
(武當功夫傳人鄭師和)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