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31)信有三種:一、深欲信,謂欲出離三界輪迴,希求佛果。二、清淨信,於三寶處,起清淨信。三、誠信,心無變遷,決信因果。此中但言二信。
(32)陳那釋云:『言「深心信受賢行力」者,謂於賢行引起勝解,引起信心,決定信順,由此力故。言「賢行」者,有多契經說為菩薩種種相狀供養。如其所說,故今攝受頂禮供養,是故云:頂禮供養諸如來。』
(33)瑜伽論中已得眾具自在菩薩所設供養,與此相同。如彼論第四十四卷云:「已得眾具自在菩薩,化作化身,或一、或二、或復眾多,乃至百千俱胝等數。
此一切身,皆於如來及制多所,恭敬禮拜。復從如是一一化身,化出多手,或百、或千、或過是數。此一切手,皆持無量過諸天上妙華香,殊勝可愛種種珍寶,奉散如來及制多所。
復從如是一切化身,化出無量上妙音聲,歌讚如來廣大甚深真實功德。後從如是一切化身,化出無量最上最妙環瑕璩印寶莊嚴具,幢蓋、旛燈種種供具,供養如來及以制多。
如是等類,已得眾具自在菩薩所設供養,皆養自心。如是菩薩,不更希求如來出世,何以故?由此菩薩已得證入不退轉地,一切佛土往來供養,皆無礙故。」
(34)舊譯果報。
(35)謂作者、作具、作業。三輪無性,即三輪體空。
(36)言「別別」者:謂非總悔,應分別悔。廣如漢譯戒品纂釋所明。
(37)菩提道次第釋云:『依止三毒而為其因,以身、語、意為其所依,我所造作為其自性。又此自性,復有三種:一、親自所作;二、教令他作;三、於他所作起隨喜。
所言「諸所造作」者:謂總攝一切所造罪惡,應令此等所有過患,悔愧已往,陳護當來,以至誠心而露悔已,往昔已作,斷除增長,諸未來者,令其斷滅。』
(38)亦名緣覺,又名辟支佛。
(39)即凡夫。
(40)所言趣者,如大毗婆沙論云:「是諸有情所應往,所應生結出處,故名趣。」瑜伽師地論二卷云:「如是安立世界成已,於中五趣可得。」般若本經第四十卷長行云:「一切世界、六趣、四生,又此六趣,別稱六道。」
(41)亦名現等覺,又名阿毗三佛陀,謂佛成正覺。
(42)瑜伽三十八卷云:「所知障斷故,於一切所知無礙無障智;復有異門,謂清淨智、一切智、無礙智。」
(43)佛動成道已,不即說法,經爾許時,有勸請者,方轉法輪。此頌第二句,梵本意謂菩提道次第清淨圓滿,獲得無礙。
陳那釋云:「菩提道次第清淨圓滿者,謂於無上菩提現淨滿已,即是現等正覺之義。言無滯者,謂即由彼現菩提力,了知無餘一切事性,越度所有一切滯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