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本文最後由 阿拉布拉 於 2021-3-12 05:12 編輯
(52)於過去生自體差別,明了記憶,名念宿住。別譯宿命通。
(53)即念本生。瑜伽論云:「又由隨念宿住智故憶念本生。」
(54)願菩提心及趣入菩提心,廣釋於拙譯戒品纂釋卷上第五十九頁。
(55)謂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廣釋於拙譯戒品纂釋中。
(56)亦名夜叉,又名捷疾鬼。
(57)即甕形鬼。
(58)瑜伽師地論第八十一卷云:「能治義者,以要言之,一切清淨行。如貪是所治,不淨為能治;瞋是所治,慈為能治。」
(59)謗大乘法,其罪重於五無間業。
(60)所治品,即違逆品。瑜伽師地論第八十一卷云:「所治義者,以要言之,一切雜染行。四黑法者:一、謂若欺誑親教、軌範、尊長、諸應供處。
二、謂以引起悔愧意樂,令他有情,於其非所應悔愧處,而生悔愧。三、謗說正趣大乘有情惡稱、惡名、惡譽、惡聲。四、於諸有情,現行諂誑。」
言「業障、煩惱障」者,如瑜伽師地論第二十九卷云:「言業障者:謂五無間業及餘所有故思造業、諸尤重業。彼異熟果若成熟時,能障正道令不生起,是名業障。
煩惱障者:謂猛利煩惱、長時煩惱,由此煩惱,於現法中以其種種,淨行所緣不能令淨,是名煩惱障。」
(61)瑜伽論云:「所受異熟,界地決定故,是故約與異熟不可移轉,名為不動。」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