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105)即十二相成道。大般若經第六分二行品云:「或現昇睹史多,或現從天下生至瞻部洲,或現處胎,或現初生,或現童子,或現遊戲,或現出家,或現苦行,或現往詣菩提,或現轉法輪,或現般涅槃。」
寶性論教化品云:「從天退、入胎,現生有父母。在家示嬰兒,學習諸伎藝,戲樂及遊行,出家行苦行,現就外道學,降伏於天魔。成佛轉法輪,示道入涅槃。諸薄福眾生,不能求如來。」
(106)釋近知識謂此一頌,明第七地,遠地行。
(107)瑜伽戒中,開身三不善,謂殺生、不與取、欲邪行。語四不善:謂妄語、離間語、麤惡語、綺語。善巧方便菩薩於諸身語不善,皆能轉變為最勝道,而生功德。拙譯戒品纂釋中廣釋其義。
(108)此名熏修靜慮。如瑜伽十二卷云:「謂如有一已得有漏及與無漏四種靜慮,為於等至得自在故,為受等至自在果故,長時相續入諸靜慮有漏、無漏更相間雜,乃至有漏無間、無漏現前,無漏無間還入有漏,當知齊此熏修成就。」
(109)亦名健相三昧,又名健行定、勇健定、勇伏定。大般若經云:「謂若住此三摩地時,能受一切三摩地境,能辦無邊殊勝健行,能為一切等持導首,是故名為健行三摩地。」
(110)無垢三摩地,亦名清淨三昧。
(111)釋迦知識謂此二頌,明第八地,不動地。
(112)一、蘊魔,二、煩惱魔,三、死魔,四、天子魔。廣釋於瑜伽師地論第二十九卷。
(113)如來十號之一。此有六義:一、自在,二、熾盛,三、端嚴,四、名稱,五、吉祥,六、尊重。
(114)釋迦知識謂此一頌,明第九地,善慧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