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我們為什麼難以做到隨喜功德呢?原因是嫉妒心、自私心理在作怪。為他人的利益往往高興不起來,主要是我們的心胸太狹窄了。
普賢菩薩的第五大願「隨喜功德」,就是對治嫉妒、自私、狹窄心量的最好方法。菩薩道為什麼說難行呢?因為菩薩道的特點是完全犧牲個人的利益,甚至自己的生命,去成就別人。
見賢思齊
「十方三世,一切聲聞,及辟支佛,有學無學,所有功德,我皆隨喜」。聲聞,是聽聞了佛陀說四諦法門之後,聞法悟道者。
聲聞成就四種果位。初果須陀洹,他從人間到天上還來七次,然後才能進入了脫生死;二果斯陀含,他要往來人間一次,最後他才能證得。
三果阿那含?阿那含就不再來了。四果阿羅漢,徹底斷除煩惱,證得。這是佛教裏講的四果聖人。四果聖人又分為有學、無學。有學,是說功德沒有圓滿,還應該繼續向上修的意思。
無學,是說所有應修的功德已經修學圓滿,沒有什麼再應該修學的了。
獨覺,是自己看到花開花落,春去冬來,陰晴圓缺,悲歡離合,生老病死,突然領悟到世界無常,通達宇宙人生的真實,稱為獨覺。
這種人慧根深厚,領悟力強,他在沒有聽聞佛法的情況下,自己能夠覺悟宇宙人生真實,解脫煩惱。所以,佛陀的出世與不出世,客觀規律是普遍存在的,只要你具備獨覺的這種慧根,你自己也能覺悟。
「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志求無上正等菩提,廣大功德,我皆隨喜。」以上所說佛陀在做菩薩的時候,立志發願度眾生,行菩薩道,
證得成佛那廣大圓滿的功德,菩薩所修極難極苦的功德和行為,我都由衷地表示歡喜。「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喜,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一段經文,也是同前邊懺悔業障末後一段,完全一樣,這裏不再多講。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