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梵志見到佛陀,納頭便拜,說道:「請佛救命!如何了脫生死」。佛陀說:「你放下吧」!黑齒梵志一聽,嚇了一跳,急忙把左手的花放下。
佛陀說:「放下吧」,於是他又趕忙把右手中的那朵花連忙放下。佛陀又說:「再放下」!梵志說:「實在沒有什麼可放下了」。
佛陀說:「我教你放下,並不是叫你放下手中的花,而是叫你放下對花執著的念頭」。梵志聽了佛陀的話,一下就開悟了。他保住了性命,歡天喜地走了。
通過這個故事,你悟出什麼道理來呢?放下生死的念頭,不去執著生死,當下就了脫生死。
禪宗常說:「擔水砍柴無非道,身口意業皆是道埸,行住坐臥無非佛事」。柏林禪寺也主張生活禪,主要營員在生活中隨時把握悟的契機,而不必非要坐禪不可。
悟在日常生活中,成佛也在日常生活中。按百丈懷海禪師的話說:「末悟末解時名貪瞋,悟了喚作佛慧。故云:不異舊時人,只異舊時行履處」。
可知從凡人入聖,由俗人成佛,其實你還是原來的你。成佛後的你「不異舊時人」。當然也有變的地方,那就是你的意識,你的心境,你的精神,不但變了,而且你的氣質和本質也變化了。
成佛的境界,是人體的先天意識得到突發性的昇華,出現認識事物上的飛躍!那時,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三千世界,都與你精神的本質--心的靈明覺知融為一體,
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不知是三世諸佛與整個宇宙自然界消融在你心中,還是你的心消融在感性世界中,你只感到,二者本來是一。禪宗講頓悟成佛,
正是時間的短暫瞬刻間,突然領悟到人生與宇宙之間的關係,煩惱與菩提、生死與涅槃,二者本來是一。這些矛盾的統一,不是邏輯性的,而是直覺感受和體悟。
開悟其實就是在某種特定的條件下,外界事物撞擊心靈深處理性認識上的火花,使你感受到,在這一剎那間,自己的身心似乎超越了一切時空和因果。
過去、現在、未來似乎溶在一起,不可分辨,也不用分辨,不再知道自己身心在何處(時空)和何所由來(因果)。開悟也可以說是超越了一切物我界限,物我兩忘、身心與宇宙完全合為一體。
除去一切時空、因果「我」也就不存在了。證悟了「萬法緣起,自性本空」之理就是開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