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5-5-20
- 最後登錄
- 2025-4-20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30447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007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3、念僧:念僧不是叫你們三天兩頭,來看柏林寺這二天有沒有做佛事。給師父搞些好吃的東西。念僧的目的在於親近善知識,修學佛法。
如果你不學佛法,只懂得給師父買些好吃的東西,師父也很高興,不過對你們修學上沒有多少好處,最多為自己種點福田。但親近善知識的意義,不在這裏。親近善知識,是為了學習佛法、樹立正知、正見,這才是最重要的。
4、念戒:就是學戒、持戒、想著戒。作為學佛的人來說,要明白事理。哪些事應該做,哪一些事不應該做。要有是非觀念,要有分別心。
我們學佛法,有的人說,哎呀!不能有分別嘛。這裏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學佛如果善惡不分,是非不辨,自己掉進深淵裏邊去,自己還搞不清楚,就可怕了。
學習佛法不僅要有分別心,而且要有大是大非,大榮大辱、大得大失的心。學佛法要知哪些是真理?哪一些是錯誤?哪些是正道,哪一些是邪魔外道?
如果一個學佛的人,是非不辨、善惡不分,聽了禪宗的兩個公案,似是而非,一天到晚把不要分別掛在嘴上。這種人是最危險,最糟糕的人。自己走到邪路上去,還不知道。
是不是?自己已經掉在深淵裏邊去,還叫別人不要分別,跟著他跑,那是罪過!念戒是要我們時刻注意,哪一些事應做,哪一些事不應做。
5、念施:是布施。種福田,有恩田、淨田、悲田三種。種福田不僅針對三寶,還包括自己父母,有恩、無恩於我們的一切眾生;還有那些貧窮、有困難的人,我們應該以一種慈悲心去布施供養他們。
所以,學佛的人,不僅僅是對師父、三寶好。普賢行願品的核心是以眾生為主。「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即是隨順供養諸佛,使眾生歡喜者,則令如來歡喜」。
若能承事眾生,即是承事如來。尊重眾生,就是尊重如來,供養眾生就是供養如來。讓眾生生歡喜,就是讓如來歡喜。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要有平等心,不起分別心,供養師父和供養眾生一樣,反正師父嘛,餓不死的。但世界上還有很多的眾生,他們中比寺廟困難的人很多啊。
寺廟是大家種福田的地方。比如蓋廟、塑佛像,在經濟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有必要為寺廟出一些錢,廟蓋好後,為大眾提供修學佛法的條件和環境。
當然蓋廟的意義,還是為社會和眾生服務。寺廟脫離社會、脫離眾生,寺廟存在的意義就不大了。這是念施。
6、念天:念天不是叫你想著天上的福報那麼好,哪一天,自己能生到天上去,跟天人享福報去,不是這樣的。念天是說,要想到天上的人,他們能升天的原因,
是種下了福,通過念天,我們要修五戒十善,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為自己未來的生命,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
-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