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1590|回覆: 9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問題與討論] 眼見佛性的含義 [複製連結]

Rank: 4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4-23 11:12: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文最後由 老奸是誰 於 2021-4-23 11:13 編輯

每天看看蕭邪師的笑話,其實日子也蠻好過的。對於""邪覺同修會""一天到晚在鬼扯""眼見佛性""(網路上到處都是他們鬼扯的文章),除了笑笑,也不知道該講什麼!!

沒有親見佛性的人,天天在講佛性;沒有親見真心的人,天天在講真心!!除了笑笑,還能說什麼!!

你講他錯,他也不會認錯!只會繼續誤導別人!

下面這篇文章,我覺得是講""眼見佛性""比較符合佛教正統說法的,完全有別於""邪覺同修會""的鬼扯,給大家參考!

---------------------我是分隔線----------------------------------------


眼見佛性的含義


常樂柔和忍辱法

安住慈悲喜捨中

       
1、前 言

  近幾十年來,台灣佛教興旺,也產生了一些新興團體,它們有不同於正規佛教的主張,因而引發了不少爭議,遠者如現代禪,近者如蕭平實等都是。

  現代禪團體急流勇退,閉門潛修已多年,目前教界已較少有它們的爭論;蕭團體則十餘年來,不斷的增大起來,同時對佛教界的批評也毫不手軟。他們以大乘佛教後期唯識、如來藏的經典為究竟,凡不認同該思想者,即評為斷見、常見或「附佛外道」,一些有名的教界法師長老都被列為「附佛外道」中,個人亦被列入(註)。同時,他們將佛學名詞作不同於佛教的解釋,然後非斥佛教人士不懂。


本文只就其重點「眼見佛性」來談談。

2、略說一些觀念差異

  「眼見佛性」這個名詞的出現佛教界,並廣為大家所知悉,根源於台灣蕭居士團體。他的禪宗自創一說,說法不同於傳統禪宗。如以下幾種說法:

  將「明心」和「見性」分做兩段。「明心」是見得第八識(阿賴耶識);「見性」是「眼見佛性」。「明心」不是「見性」,「見性」也不是「明心」。這種說法與傳統禪宗說法不同。

  再來,他說,心是體、性是用,這也不同於傳統佛教「性是體、心是用」之說。他又說,真如是體,佛性是用。這也不同於佛教所說,真如、佛性是同體異名之說。

  他以第八識、如來藏為佛陀正法,凡不承認有第八識及如來藏的,都被歸於斷見邪知。於是整個佛教界人士不是被說成斷見外道,就是常見外道,都成了「附佛外道」!

  以他的第八識、如來藏理論來說,連被稱為釋迦第二的龍樹菩薩,也是附佛外道了。因為從龍樹的般若中觀思想中,看不到有第八識、如來藏。坦白說,連教主釋迦牟尼佛,也都成了他眼中的附佛外道了,因為從記載佛陀言行的四部《阿含經》中,我們找不到佛陀有談到第八識與如來藏。所以,佛教教主也成了附佛外道。這可真是笑話!當然,他很聰明,他說阿含有密意,就是在說第八識與如來藏。

3、第八識正名

  在解說「眼見佛性」之前,先來說「明心」是見得第八識(阿賴耶識)之謬。這是佛教名詞的顛倒亂用。第八識(阿賴耶識)是真妄和合識,可以說,它是妄心、是根本無明。

  如果說「明心」是見得第八識(阿賴耶識),那麼,你是見到妄心、見到根本無明嗎?如果是這樣,怎麼可以說是禪宗所說的「明心」呢?如果你是見到真心,真心怎麼可以說是第八識(阿賴耶識)、或說是如來藏呢?這些名詞,佛教在使用上,都有一定的含意,顛倒使用,只有附佛外道才有這種現象。

  再來,如果說,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真心,那麼,〈唯識學〉何必談「轉識成智」?直接以識為佛好了!可見以第八識(阿賴耶識)為真心,有這種過失。

  或者說,第八識(阿賴耶識),其體是真心、真如,見得第八識(阿賴耶識),就是見得真心。沒錯,第八識(阿賴耶識)其體是真心、真如,但佛教說第八識(阿賴耶識)時,並不是在說真心、真如,而是指迷於真心之後所起的妄心作用。八個識只是在指陳一個妄心,妄心分而有八個功能,就叫做八識。

  如果說第八識(阿賴耶識)其體是真心、真如,那麼,第七識、第六識,乃至前五識,其體又何嘗不是真心真如呢?妄原無本,一切根境識無非真心所顯,迷真說名妄,非實有妄可得。如此,為什麼不說「明心」是見到第七識、第六識,乃至前五識呢?可見,說「明心」是見得第八識(阿賴耶識),有其過失。

4、「明心見性」正名

  接著說,「明心」不是「見性」,「見性」也不是「明心」之謬。

  如果說,「明心」不是「見性」,「見性」也不是「明心」,那麼,顯然「心」和「性」是兩樣東西了。有二即是現象界,相對世界豈是佛法究竟所證?

  《六祖壇經》:「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惠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見《六祖壇經【行由品第一】》

  《壇經》中六祖又說:「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禪宗祖師都如此說了,還要懷疑嗎?

  所以,除非你的「明心」是見到妄心,否則沒理由說「明心」不是「見性」。如果是見到真心,真心即自性,如此,還會「明心」不是「見性」,「見性」不是「明心」嗎?

5、「佛性」正名

  至於說「真如是體,佛性是用」,這當做方便說可以,當作真實說,又是二分法了。在一般通稱上,凡說「性」的,其含意就是「體」。「佛性」是什麼呢?依文意看,就是「覺悟之性」。能令你覺悟、成佛的還是作用,這說起來有些那個吧!好像成佛也不究竟、不圓滿的樣子。所以,佛教談到「佛性」,一向都當作「體」看,不會把「佛性」當作作用看。

  那麼,什麼是佛性或真如的作用呢?六根、六識就是。如果佛性是作用,那六根、六識又算什麼呢?

  如此,這個「佛性」可以用眼睛看到嗎?這是本主題的重頭戲了。

6、「眼見佛性」正名

  「眼見佛性」的經文,見於《大般涅槃經》中,卷二十五所載:




        「善男子,如汝所問,十住菩薩以何眼故,雖見佛性而不了了?諸佛世尊以何眼故,見於佛性而得了了?善男子,慧眼見故不得明了,佛眼見故故得明了;為菩提行故則不了了,若無行故,則得了了;住十住故雖見不了,不住不去故得了了;菩薩摩訶薩智慧因故見不了了,諸佛世尊斷因果故見則了了。一切覺者名為佛性,十住菩薩不得名為一切覺故,是故雖見而不明了。善男子,見有二種,一者眼見,二者聞見,諸佛世尊『眼見佛性』,如於掌中觀阿摩勒;十住菩薩聞見佛性故不了了。十住菩薩唯能自知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看得懂這段經文的含義嗎?所謂「眼見佛性」的意思,不是某居士等人所說的以「肉眼見佛性」,而是以「佛眼見於佛性」的意思。此段經文可證:「善男子,如汝所問:十住菩薩以何眼故,雖見佛性而不明了?諸佛世尊以何眼故,見於佛性而得明了?善男子,慧眼見故不得明了,佛眼見故得明了」。「佛眼見故得明了」,說的多清楚!

  另外,「眼見佛性」也是親證佛性的意思,並非只是聽聞到佛性,或者理解到佛性。請看經文:「善男子,見有二種,一者眼見,二者聞見。諸佛世尊眼見佛性,如於掌中觀阿摩勒;十住菩薩聞見佛性故不了了。十住菩薩唯能自知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不能知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大乘義章卷二十五》:「地前菩薩聞見佛性,以聞見故名大聲聞,地上菩薩眼見佛性,以眼見故說之為證。」

  所以,「眼見佛性」其實就是「親證佛性」的意思。如果一味要把它說成「肉眼見到佛性」,才是見性,那是有些扯了!

  總之,肉眼能見佛性只是表相,並非肉眼本身能見佛性。不然大家都有肉眼,為甚麼不見到佛性?當知肉眼只是工具,天人用之成天眼,見物無隔礙;阿羅漢用之成慧眼,見諸法空相;菩薩用之成法眼,見諸法差別相;諸佛用之成佛眼,能見佛性。

7、「眼見佛性」相關經文

  再來看《大般涅槃經》「眼見佛性」的相關經文,「師子吼菩薩品之二」中載:




        「善男子,復有眼見,諸佛如來十住菩薩『眼見佛性』;復有聞見,一切眾生乃至九地聞見佛性。菩薩若聞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心不生信不名聞見。」



  看得出來,相對於「聞見」佛性,這個「眼見佛性」是親證佛性的意思。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六載:




        「持戒之人,復有二種:一者性自能持,二者須他教敕。若受戒已經無量世初不漏失,或值惡國遇惡知識惡時惡世,聞邪惡法邪見同止,爾時雖無受戒之法,修持如本無所毀犯,是名性自能持。若遇師僧白四羯磨然後得戒,雖得戒已要憑和上諸師同學善友誨喻乃知進止,聽法說法備諸威儀,是名須他教敕。善男子,性能持者,『眼見佛性』及以如來,亦名聞見。」



  《大般涅槃經義記》卷九註解:




        「前中三番,一約十地體德分別,證體是慧,餘德名福。故今說言慧莊嚴者,謂從一地乃至十地,福莊嚴者,檀至波若非波若波羅蜜。是義云何?檀等六行各有二種:一隨事造修,非波羅蜜不能到於諸法實性,非是自性清淨度故。令理成者,是波羅蜜到法實性,是其自性清淨度故,然今文中分取波若,是波羅蜜為慧莊嚴見法實故,前之五度及波若中非波羅蜜悉判為福,不能見法如實性故。良以波若波羅蜜多行成在十地,是十地體,故就位論,謂從一地乃至十地,餘非地體,當相以辯,故言謂檀乃至波若,於波若中有非福德者宜須簡別,故復說言,非是波若波羅蜜矣。二就人分別,慧莊嚴者,謂佛及與十地菩薩,中略故,直言菩薩不言十地,良以十地與佛同能『眼見佛性』,故合為慧;聲聞緣覺乃至九地,皆悉不能『眼見佛性』,同判為福。」



  這是說,修行要能證到體性,才是屬於「慧」,不然,都只是修「福」而已。而證得體性者,就能「眼見佛性」。

  《大般涅槃經義記》卷十:



        「佛及後身『眼見佛性』顯法成身,常隨法身故彼有之。九地菩薩雖未眼見、聞見明了,知如來藏是己自體攝法成身,常隨法身彼亦有之。八地已還,未得同彼故不說常。」



  再來看《涅槃宗要》卷一:



        「初地以上『眼見佛性』,遍遣一切遍計所執,遍見一切遍滿佛性故。地前凡夫、二乘聖人,有信不信、齊未能見,以未能離一切分別,不能證得遍滿法界故,若依第三證不證門,二乘聖人得見佛性,一切凡夫未能得見。所以然者?二空真如即是佛性,二乘聖人雖非遍見,依人空門證得真如,故亦得說『眼見佛性』。」


  這是說初地以上菩薩,就能「眼見佛性」,然後,就沒有了一切妄想分別執著,那麼,他會見到一切都是佛性。而人空、我空之後所顯的真實、無妄就是佛性。

  至於「佛性」是什麼呢?請看底下經文,看懂了也有助於理解「眼見佛性」的含義。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八:



        「如佛所說,見於如來及以佛性,是義云何?世尊,如來之身無有相貌,非長非短、非白非黑,無有方所、不在三界、非有為相、非眼識識,云何可見?佛性亦爾。

        「佛言:善男子,佛身二種,一者常,二者無常。無常者,為欲度脫一切眾生方便示現,是名眼見;常者,如來世尊解脫之身,亦名眼見、亦名聞見。佛性亦二:一者可見,二不可見。可見者,十住菩薩諸佛世尊,不可見者,一切眾生。眼見者,謂十住菩薩諸佛如來,眼見眾生所有佛性;聞見者,一切眾生九住菩薩。

        「復有佛性如來之身,復有二種:一者是色,二者非色。色者如來解脫。
        非色者,如來永斷諸色相故。佛性二種:一者是色,二者非色。色者,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非色者,凡夫乃至十住菩薩,十住菩薩見不了了,故名非色。

        「善男子。佛性者,復有二種,一者是色,二者非色。色者謂佛菩薩,非色者一切眾生。色者,名為眼見;非色者,名為聞見。佛性者,非內非外。雖非內外然非失壞,故名眾生悉有佛性」


8、祖師說「眼見佛性」

  談完了佛經中「眼見佛性」經文,再來談談其他的。

  《馬祖道一禪師語錄》中載:




        「聲聞聞見佛性,菩薩『眼見佛性』,了達無二,名平等性。性無有異,用則不同,在迷為識,在悟為智。順理為悟,順事為迷。迷即迷自家本心,悟即悟自家本性。一悟永悟,不復更迷,如日出時不合於暗,智慧日出,不與煩惱暗俱。了心及境界,妄想即不生;妄想既不生,即是無生法忍。」



  這段語錄很有意思,「一悟永悟,不復更迷」。

  近代有位提倡「安祥禪」的耕雲居士在《心經講解》中說:



        「古德說:萬事萬物,凡夫執實謂之有,二乘分析謂之空,菩薩眼見菩提、眼見佛性。『眼見佛性』,你說什麼不是佛性?如果用觀照,那不用分別,當體即空。所以我們可以瞭解: 般若不但是實相的本身,也是一種眼見佛性的觀照法門。」



  「眼見佛性」的相關經文,個人所見大致如上,其他若有所見,歡迎大家指出。

9、「眼見佛性」的含義

  從上面所列的相關經文中,可以確定「眼見佛性」的真實性,並非某人的杜撰。但「眼見佛性」的含義是什麼?才是重要的。

  如果說「眼見佛性」就是依文解義的「用眼睛看到佛性」,或者說,把它特別強調成「肉眼可以看見佛性」,這將會產生語病與過失,非智者所應語。

  為什麼呢?如果說眼睛可以看見佛性,何以某人能見,一般人卻不能見?如此怎能說眼睛可以看到佛性?大家都有眼睛,為什麼不見佛性?肉眼可以看到佛性,同樣犯此過失。

  再說,如果佛性能被眼睛所見,佛性便是個對象、是個境界,那麼見到了佛性,對修行有什麼用處呢?既然佛性是對象,就不是你,見時在、不見時就不在了,見了佛性也不可能成佛,見佛性何用!

  又,如果說「肉眼可以看見佛性」,更有違大乘佛教「五眼」之說。大乘佛教提到由人到成佛,共有五眼來相配合,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凡夫只有肉眼,天人有天眼,阿羅漢有慧眼,菩薩有法眼,諸佛則有佛眼。

  這四眼明顯是有別於肉眼的,不然何必各別安立名詞?但四眼又各別存在於肉眼之外嗎?也不盡然。天人的天眼作用,也是依於肉眼而顯,阿羅漢的慧眼也是依於肉眼而作用,菩薩的法眼也不離肉眼,諸佛的佛眼呢,難道肉眼之外,多了一隻眼睛嗎?也不是。所以,五眼從外表看來,其實都是同一肉眼。

  但別忘了,五眼同一眼,只是表象,其實是不同的。就算沒有肉眼、或肉眼不產生作用,有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者,他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還是能作用。佛十大弟子「阿那律」眼睛瞎了,靠著天眼如肉眼見物。

  所以說,「眼見佛性」一定要把它強調成「肉眼可以看見佛性」,是有語病與過失的。與其說肉眼可以見到佛性,不如說佛眼見到佛性比較正當。當知肉眼只是工具,非肉眼能見,而是佛性依於肉眼而見佛性。

  所以,「眼見佛性」,其實是佛性自見於佛性。就如「青青翠竹總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之說,並非表示翠竹、黃花就是法身與般若,而是法身無象,應物現形。不然,翠竹若是法身,法身就成草木了;黃花若是般若,般若就成無情了。修行到最後,卻成了無情草木。這豈是佛教修行的最終目標?

  因此,眼見佛性應該說是心眼見到佛性,比較不會令人誤解。心眼即指佛性,佛性依於六根作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皆可見佛性,豈只是肉眼能見佛性呢?

  前面說,「眼見佛性」,其實是佛性自見於佛性,有人可能會懷疑:佛性如何自見於佛性呢?就如眼睛,如何自見自己的眼睛呢?那是說不通的。所以,這是相應、契入的意思,假名說為「眼見佛性」。不然只是法身無象,應物現形,見得佛性境界的意思了。

10、總 結

  現在,可以對這個主題做個總結了。

  「眼見佛性」,在語意上,是個容易被誤解的名詞,除了《大般涅槃經》之外,其他佛經都找不到這個名詞。在佛學辭典中,無論《三藏法數》、《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佛光山大辭典》等有名的辭典,也都找不到這個名詞。古來禪師也從不用「眼見佛性」來表達見性。

  一個只有一本佛經提及,連所有佛學辭典都查不到的名詞,為什為會被廣為討論呢?實由蕭居士所引起。他說「見性」就是「眼見佛性」,必須能夠「眼見佛性」才是見性。於是,爭論開始產生。

  但大家應該先清楚他所說「佛性」的定義。他說,真如是體,佛性是用。這不同於佛教所說,真如、佛性同體異名之說。換句話,他所謂的「眼見佛性」,是眼睛見到了「佛性的作用」。因此,他所說「見性」,也不同於禪宗「見性」的內容。

  然而,正信佛教徒,是不會把佛性當作用看的,當聽聞到「眼見佛性」時,直覺的理解,就是「眼睛看見了佛性」的整體。這個眼睛當然是指肉眼。肉眼見佛性,其過失,在先前主題中已談過,這裡就不再談了。

  但是,「眼見佛性」並非虛語,它是一種明心見性之後的境界,沒有明心見性的凡夫,是不能「眼見佛性」的。它的含義就如《宗鏡錄》所說的:




        「見如來性者,雖有煩惱,如無煩惱;若實明宗見性,即肉眼而名佛眼。」

        「如來五眼,眾生悉具,非待證聖方有,涅槃經云:若學大乘人,雖是肉眼,而名佛眼;二成雖具天眼,不名佛眼。」

        「我此宗門,非報非修,是發得五眼,以本圓具故,若悟修佛乘人,雖具煩惱性,能知如來秘密之藏,即肉眼而名佛眼。」(宗鏡錄大綱卷十六)



  修禪宗明心見性開悟的人,已具有佛的智慧,便以現有父母所生之身的肉眼,而成為佛眼。肉眼成為佛眼後,才能「眼見佛性」,不是凡夫的肉眼就能見到佛性。不如此說,強調肉眼或眼睛能見佛性,是有過失的。

  另外,「眼見佛性」的過失是:

  「眼」是六根之一,為什麼六根之中,只有「眼」能見佛性呢?「耳」不能見佛性嗎?「鼻」不能見佛性嗎?「舌」不能見佛性嗎?「身」不能見佛性嗎?「意」不能見佛性嗎?六根之中何厚「眼」而薄其他五根?

  其實不然,六根都能見佛性。為什麼呢?六根都是眼啊!只是此眼非彼眼。所以,既然六根都能見佛性,就不適合用「眼見佛性」來表達「見性」。禪宗古來祖師從不用「眼見佛性」來表達見性,而直接以「見性」來表達,以免眾生誤會曲解。

  當知「見性」不在根,而在「見」,六根若無「見」,只是六個廢物。「見」因六根而分為六,其實是同一「見」。《楞嚴經》說:「元一精明,分為六和合」。

  解說到這裡,還有人會執著必須「眼見佛性」才是「見性」嗎?

  再來,如果像蕭居士所說那樣,「眼見佛性」是用來表達見到佛性作用、或見到佛性境界,那麼,古代禪師的表達會比用「眼見佛性」的表達還適當。他們怎樣表達呢?就是: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宴坐水月道場,修習空花萬行,大作夢中佛事,降伏鏡裡魔軍,廣度如幻眾生,同證寂滅菩提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2
發表於 2021-4-23 13:45:06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23 14:03 編輯
看得懂這段經文的含義嗎?所謂「眼見佛性」的意思,不是某居士等人所說的以「肉眼見佛性」,而是以「佛眼見於佛性」的意思。

本來就不是以肉眼見佛性,
我從來也沒說 是以肉眼見佛性
所以不知道 你是在反駁什麼?????

只能說你 莫名奇妙
--------------------------------------

中國禪宗經常將個人感覺,個人體會 說成是開悟
孰不知,個人感覺or體會 這都是五陰覺受的範圍,
根據佛法,依五陰心 不可能 讓你開悟 或有所

《文殊師利問經》不以此心意識修行般若波羅蜜。

所以我用「眼見佛性」來破斥中國禪宗的 "五陰開悟" 之邪說
以證明 開悟是一種很明確的現象,你的會看見佛性。
而不是像中國禪宗所胡扯的,開悟是一種抽象的個人感覺。完全憑感覺說話

佛經清楚記載,佛性(菩提心) 面貌 像滿月。初一,十五的月亮
因此當你眼見佛性時,你會看見滿月

眼 看見滿月。有看見就有看見,沒看見就沒看見。這是一翻兩瞪眼的事
這不是像中國禪宗 經常憑感覺  憑想像編故事,胡扯說,開悟是一種感覺

《諸佛境界攝真實經》
大菩提心其相云何。諸佛告言。譬如五十由旬圓滿月輪...當知此是菩提心相。
爾時如來而說偈曰...
我已見心相。 清淨如月輪

《剛峯樓閣一切瑜伽瑜祇經》如世月團圓。 佛性亦如月

點評

老奸是誰  禪宗何時用五陰來開悟??光看你這樣寫,就知道你看不懂佛經!!回家洗洗睡吧!不要再造罪了!!  發表於 2021-4-23 23:17:18
老奸是誰  我講蕭邪師跟邪覺同修會,何時講到你??真是有趣了!!你是蕭邪師嗎?還是你代表邪覺同修會!?  發表於 2021-4-23 23:03:47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3
發表於 2021-4-23 14:19:05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23 14:40 編輯

吃蘋果後,有什麼體會.....
遭遇某事後,有什麼體會...
這些都是五陰覺受的反應。
不管你的體會有多非凡。只要是依五陰 就不可能 導向開悟

但中國禪宗 卻經常將開悟 說成是一種個人的感覺或體會
五陰覺受 說成是開悟,這完全是邪教的說法

《放光般若經》行深般若波羅蜜者 不依五陰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4
發表於 2021-4-23 15:06:31 |只看該作者
很多人長期被中國禪宗這個邪教 貫輸了滿腦子的邪知見
以為開悟成佛 就是忽然間 心靈有了新的體會或啟發,因此一瞬間就開悟成佛
這完全都是胡說八道

根據佛經,開悟成佛 並不光只是抽象的心靈反應,譬如:如人飲水 冷暖自知
你必須有很明確的現象發生,才可以稱為開悟成佛
佛經說,你必須先開眼(至少先開慧眼)。
開眼 是為了用來見佛性

開悟前 必須先開眼
中國禪宗 完全沒有這種正知正見。只一昧地往個人感受引導。讓人誤以為開悟只是一種感覺而已
這根本就是邪教在誤人慧命


點評

老奸是誰  禪宗有沒有開眼我不敢評論,但你還沒有開眼,我倒是可以很確定!!  發表於 2021-4-23 23:06:47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5
發表於 2021-4-23 15:26:02 |只看該作者
開眼 是真的開發出 有別於肉眼的 另個眼睛
這不是想像出來的眼睛。而是像肉眼確實存在 並且可以使用的眼睛
就是用這眼睛 看見佛性

初悟者所看見的佛性 還不是很清楚。因此可以稱為小悟
一直到 從裡到外把佛性看得一清二楚,這才叫做 大悟成佛

這當中 完全不談論 個人感覺 個人體會 這種五陰覺受 虛妄的東西


點評

老奸是誰  聽到你這種講法,我真的想喊救命。你根本不懂佛法,更不懂開悟當下的狀況,拜託你不要再亂講了!!還開另外一個眼哩!!我的媽呀!  發表於 2021-4-24 13:00:45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6
發表於 2021-4-24 00:06:35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24 00:09 編輯
老奸是誰  
禪宗何時用五陰來開悟??

顯然你不懂五陰的運作,才會不知道:中國禪宗就是用五陰 求開悟

《中阿含經 卷第七(30)》
內眼處眼識知外色。是屬色陰
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

內意處意識知外色法。是屬色陰
若有覺是覺陰。若有想...

《雜阿含經 273》如眼耳鼻舌身。意.法因緣生意識三事和合觸。觸倶生受想思


五陰 乃從色陰開始發動
何謂色陰
根塵識三和合,就是色陰
舉例來說:
【以眼識】這個過程就是色陰

色陰發動後瞬間 也生出了受想思。這樣就五陰俱足

中國禪宗自創「參禪」法門。這就是一種【用五陰 求開悟】的法門。
此教派成員整天都在根塵識三和合,以受想思參禪。這就是用五陰 求開悟
這是外道邪教的修法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7
發表於 2021-4-24 00:28:40 |只看該作者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行般若波羅蜜多時。不應住眼處。不應住耳鼻舌身意處。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如來不取不依證菩提
如是證菩提。不取眼 不見色。是故不住眼識。
不取耳 不聞聲。是故不住耳識
不取鼻 不聞香。是故不住鼻識。
不取舌 不知味。是故不住舌識。
不取身 不覺觸。是故不住身識。
不取意 不知法。是故不住意識


佛陀知道五陰 是從色陰開始發動,因此佛陀叫弟子 不取不依六根 六塵 六識
這樣就不會有根塵識三和合,藉此捨斷色陰
色陰不能發動,就不會有五陰

因此真正的佛弟子 都是在根塵識不和合 無五陰的狀態下 修行菩提 求開悟

反觀中國禪宗 叫信徒整天運作根塵識三和合用五陰 求菩提
這是外道邪教的修法。完全背離佛說


點評

老奸是誰  禪宗從來都不是從五陰去開悟,拜託一下,不要亂講!!看不懂佛經,又要隨便批評祖師,真是自找死路,誰也救不了!!  發表於 2021-4-24 13:02:42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8
發表於 2021-4-24 18:34:28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24 18:44 編輯
老奸是誰  
禪宗從來都不是從五陰去開悟,拜託一下,不要亂講!!

你替中國禪宗這個邪教辯解 是沒用的。
因為 事實勝於雄辯

所有眾生無時無刻都在根塵識三和合。因此所有眾生皆有五陰
譬如:
以眼對色 生眼識
以耳對聲 生耳識
以鼻對香 生鼻識
以舌對味 生舌識
以身對觸 生身識
以意對法 生意識

根塵識三和合是所有眾生的日常生活
中國禪宗自創的參禪法門 放任其信徒每天操作根塵識三和合以眼對色 生眼識...以意對法 生意識
這就是用五陰 求開悟 的事實證明。
事實擺在眼前,你仍然罔顧事實 說中國禪宗沒有用五陰求開悟?

讓我告訴你 什麼才是 沒有用五陰 求開悟?
如佛經所說,你必須不住眼耳鼻舌身意。這才是不以五陰 求開悟 求智慧
因為,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就不會有根塵識三和合,就不會有五陰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欲行般若波羅蜜...
眼耳鼻舌身意中 不應住
色聲香味觸法中 不應住
眼識乃至意識中 不應住


點評

老奸是誰  你根本不懂佛法,講越多只是越凸顯你的不足而已!!當然你不會承認,因為你根本搞不清楚真正的佛法是什麼!!只是可憐你這輩子浪費太多時間。  發表於 2021-4-24 21:19:20
老奸是誰  禪宗講四大五陰皆非實有,又怎可能會用五陰來開悟,隨便汙衊禪宗而不提出任何證據,這種行為很不可取!  發表於 2021-4-24 21:16:36
老奸是誰  隨便說禪宗是邪教,看來閣下真的有很深的誤解!不知道你可以從哪一部禪宗經典舉出禪宗是用五陰來開悟,而不要動不動就血口噴人!  發表於 2021-4-24 21:15:10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9
發表於 2021-4-24 23:57:48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25 00:13 編輯
老奸是誰  
禪宗講四大五陰皆非實有,又怎可能會用五陰來開悟,

你是不是在傻。貼佛經給你看,你還在睜眼說瞎話

《持心梵天所問經 》眼不受色。耳不受聲。鼻不受香。口不受味。身不受細滑。意不受法...

《如來莊嚴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經》
不取眼 不見色。是故不住眼識。
不取耳 不聞聲。是故不住耳識。
不取鼻 不聞香。是故不住鼻識。
不取舌 不知味。是故不住舌識。
不取身 不覺觸。是故不住身識。
不取意 不知法。是故不住意識。


你必須做到上面佛經所說的,那才叫做「無五陰

你若是:眼見色,耳聞聲,鼻聞香,舌知味,身覺觸,意知法
那就是叫做【有五陰
-------------------------------------------------------

為了求開悟,我們必須練習讓自己處在無五陰的狀態。
無五陰的狀態下修行,才有可能開悟

若你是眼見色 耳聞聲...意知法。以這種有五陰的狀態修行,你是不可能開悟

Rank: 6Rank: 6

狀態︰ 離線
10
發表於 2021-4-25 09:59:40 |只看該作者
本文最後由 serendipity 於 2021-4-25 10:11 編輯

無五陰的狀態,其實就是禪定狀態
只有進入禪定,才有可能做到無五陰(不住眼耳鼻舌身意)
因此佛經說,菩提/般若 只能在禪定中求,不在餘處

《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
如來智慧日。 無漏摩尼珠
不從餘處生。 禪定海中出

《佛説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經》諸佛金剛廣大法從三昧門所出生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捨定修餘業。 雖獲大果報
猶如雜毒藥。 智者不應食

---------------------------------------------------

所以說,中國禪宗說參禪 可以開悟,根本是欺騙大眾。
說穿了 參禪就等同胡搞亂搞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4-4-25 19:08

© 2004-2024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