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GO論壇
  登入   註冊   找回密碼
查看: 2084|回覆: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其他] 功德與福德的分別是甚麼? [複製連結]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原創及親傳圖影片高手勳章 熱心參予論壇活動及用心回覆主題勳章 醫療天使勳章 民俗耆老勳章 星座之星勳章 經典文章之星勳章 美食達人勳章 方寸之美勳章 拈花惹草勳章

狀態︰ 離線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4-23 16:36:51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功德與福德的分別是甚麼?


編按:師尊曾提及:道者理也,不明理焉修道?而明理之道全在有疑必問。尤其現今所處環境乃紛擾而多變,如何能把持自己明理修道,就要不恥下問,才不致於愈疑愈迷,迷而未解或不悟,故離道遠矣。為釋吾人心中之惑,故有「疑問解答」之必要。本刊特闢「疑問解答」專欄整理之,以供前賢諸君參考,不足之處尚祈前賢大德指教是盼。

問:福德與功德之別?

答:福德與功德的差別,《六祖壇經》裡已說得非常清楚。所謂功德,是出乎於一片清淨心,沒有任何攀緣、沒有揀選、沒有任何特定對象。若不是出自清淨心、而有攀緣、有選擇、有對象,這樣都叫做「福德」。

佛經裡說:「忘失菩提心,所做諸善業,皆成魔業。」如果忘失菩提心,就是說沒有菩提清淨心和無為、無心的話,那麼所做出來的善事,不是叫做聖業,這些善事到最後不是變成魔業,就是變成受盡折磨的「磨業」。

為什麼會變成「磨業」呢?現在有很多策劃活動、策劃道務,會覺得做到最後是怨聲載道,很不甘願,有時意見衝突,有時看法不同,本來是聖事聖業,到最後越做越煩惱,本來應該要越清心,越無話,越無人我相,在道場真正做事應該是如此。

有時候比較聰明的人會說:「我躲起來,不要管事情最好。」怕得要命,怕今天管這件事情,到最後一頭霧水,全身髒氣,「做到汗流,給人嫌得瀾流(口水)」(台語),所以現在很多聰明的人都怕做事情,為什麼會這樣?怕做到最後愈來愈沒有程序,所以負擔更嚴重,這就叫做「折磨」。雖然幫辦很多事務,因為認理不清,心態不正確,越做是非越多,煩惱越多,那所做的一切也只勉強稱為「福德」,是有漏有限的,因為就算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

若真正做聖事、聖業就不是這樣,而是每個參與的人都是無心的、無為的、清淨的;都是不計較的、不攀任何緣的,而且他做事情是很積極投入的,做完後也不過如鳥飛過空中無影,船過水無痕,這叫做功德,那才叫做清福。

問:我們說功德和福德,要比喻的話,功德是不是如我們工作領的薪水,福德就像把薪水用掉了?

答:其實在佛的眼光裡,祂是不會釐清得那麼清楚:什麼是福德、什麼是功德?只是,今天我們知道萬物源之於「道」;「道」是一個本體而已,必須要透過用,在應用上一定會有一個痕跡顯現出來,有痕跡出現的過程就叫做德,這就是《道德經》說的:「道生之,德蓄之」,所以「物形之,器成之」,這是《道德經》裡面曾講的過程。

今天我們曉得道的原理,就知道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一種道的生化,那道的生化都必定會有軌跡,常講:「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一定會有這些軌跡,只是這些軌跡一定要還原,還原至道的本體,這叫「玄德」,就是很微細的德。

所以德,基本上是在心性中,而非外在的,我們如果這樣去體會的話,就會很清楚。剛剛說,去工作賺錢,如果用掉,這叫做「福德」,這樣也是可以比喻,因為出了多少工夫去做,當然得多少,有得到這些而去享受,這樣叫做「福德」,這樣也是有相布施。

但是我們真正說功德和福德不是這樣說的,要回到原點來論,當然這些比喻也沒什麼不妥。

來源:彌勒書院
已有 1 人評分威望 收起 理由
xo + 1

總評分: 威望 + 1   查看全部評分

喜歡嗎?分享這篇文章給親朋好友︰
               感謝作者     

請注意︰利用多帳號發表自問自答的業配文置入性行銷廣告者,將直接禁訪或刪除帳號及全部文章!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註冊


本論壇為非營利自由討論平台,所有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站立場。文章內容如有涉及侵權,請通知管理人員,將立即刪除相關文章資料。侵權申訴或移除要求:abuse@oursogo.com

GMT+8, 2025-4-29 16:53

© 2004-2025 SOGO論壇 OURSOGO.COM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