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鍾呂傳道與全真盛世
一、鍾呂傳道
本刊第一期中我們提到中國道教之發展如祥龍飛舞,當昂首揚眉時誠有值得喝采之處。上期討論唐代茅山上清之輝煌表現,到了唐末情況有所轉折。我們都知道從老子以來,道教講性命兼養,在中國道教發展過程中,修道實踐歷史悠久,東漢魏伯陽著<周易參同契>,東晉魏華存傳上清修法,都從心性入,他們也似乎無意去建立修行理論體系,而真正理論有系統化情況,應到唐末五代才發生。而高士輩出使系統化理論配合實踐工夫耀人眼目,令後人景仰不已,我們所熟知的鍾離權、呂洞賓及陳摶老祖等等都使隱密的修法公諸於世,而鍾呂二聖提倡內丹之學,廣受中國大江南北歡迎,影響後世尤大。
內丹從質的變化言,可說先煉形成氣,煉氣成神,煉神合道三個階段。鍾呂強調造化工夫在人,人中可修成仙。唐代以前外丹之學盛行,鍾呂則主張仙丹人人共具,人人皆可成仙,修持在人,不在外物,故不必外求,人人自行努力修煉便是。一條條光明坦蕩的康莊大道隨時呈現在每一個道行功深者的眼前。
鍾呂傳道方法論保存在〈鍾呂傳道集〉(正統道藏7冊)與〈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正統道藏47冊) 二書當中。在〈傳道集〉中鍾呂二人以一問一答的方式討論何謂「仙」,何謂「大道」。仙可分為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五等。因人生命可貴,不可以淪落為鬼,人中應修仙,仙中應修升天。純陰無陽者,鬼也。純陽無陰者,仙也。陰陽相雜者,人也。仙有五等,法有三成,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一步步往上升,終可超凡入聖,悟真仙、識大道、知時候、達天機。
二、全真盛世
茅山派經東晉、南朝、隋唐之盛世到宋,由盈而虧。在金元時期中國道教入於全真教派的輝煌盛世,全真派的創立者為王重陽祖師,他和呂洞賓一樣,也將道家與儒佛二家冶為一爐,尤其對佛教禪宗非常欣賞,他主張性命兼修。到宋元之際達到空前興盛,加上建立教團,學者眾多,故而流傳久遠。到清代仍有高士王常月修道功深,廣受讚佩。
王重陽認為人心如猿、如奔馬,須止息心中猿馬,此為「降心」,若使炁在丹田,精血不衰,則為「清心」,冥冥杳杳,無內無外,能虛心,能住氣,能巍然不動,才有可能通向大道。
王重陽祖師的內修法主要透過〈授丹陽二十四訣〉及〈金關玉鎖訣〉(正統道藏43冊)二書傳達,這二書也是全真教派修心的典範祕笈。
千年來中國不論道教、佛教都宣說一樣「戒」「定」的法藥。王重陽師祖強調人要先去除煩惱,要持守戒規、忍辱、清靜、悲憫於萬物、時時行善、心存忠孝、身心沒有罪垢,心端正了,再進行內在之修煉,終可達萬緣不累,體入永恆之境(真常)。他主張得道之人離凡塵,非身離凡塵,而是心不受凡塵之繫縛牽累。全真教派的理論在「北七真」中得到了發揚。
三、結語
中國歷史具百官之富、宗廟之美,道教在其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道教在全真派高士中呈現了豐富多彩,道行功深的一面。而較系統的理論也使後人有所遵循,誠令人敬佩,亦足堪吾輩取法。下期起我們將對「北七真」有所介紹。
元太道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