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16-2-26
- 最後登錄
- 2024-11-6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7486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43891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末法時代如何修行 : 眾生要有警惕心,願早進入抑止門
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中國佛教開始有一種「末法思想」,那是說釋尊入滅之後,佛法會經歷正法和像法時代,修行而能證悟的人逐漸減少,然後進入末法時代,在這一萬年間,只有殘存的教法,真可謂哀哉眾生!
末法 (梵語 saddharma-vipralopa) 意指正法滅絕,末法思想則是佛法滅絕的一種預言思想。在末法時代,人仍有聞法,但已不能修行證果。漢傳佛教多部經典,都載有這種末法思想,但說不上具有系統,也並無大規模傳播。
整體而言,末法思想可說是一個佛教思想運動。在一個政治社會動盪時代,佛教徒對於佛法渡眾作出反思,並尋求信仰上的「解決方案」。
在漢地佛教文獻裏,末法思想最早可能在陳朝慧思(515~577)的《南嶽思大禪師立誓願文 》中出現。
到了隋代,信行法師(540~594)提倡三階教。信行法師曾撰述《對根起行三階集錄》、《三階佛法》等多種著作詮述教義。法師認為眾生根性因時代而有所不同,化度眾生時,也必須因應不同根性授以修行法門。第一階是佛滅後五百年內,是為正法時期,眾生處近佛國淨土,有諸佛菩薩引導,修大乘一乘佛法。第二階是隨後五百年的像法時期,眾生處於五濁諸惡世界,凡聖混雜,這一期大小乘(三乘)佛法流播。第三階是佛滅千年以後的末法時期,眾生處於五濁諸惡世界,到了這期眾生都是邪解邪行。
信行法師提出三階佛法,在認知和修持上,重視普敬、認惡與空觀。當中,「認惡」是眾生身處末法期心存驚惕的第一步。認惡就是體認第三階末法時代眾生的顛倒錯謬。至於「普敬」,是指禮敬一切眾生能成佛本體。「空觀」則指觀照到一切所學所知,畢竟空寂。
從歴史發展來說,三階佛法在中唐後歷經朝廷施禁,典籍亦開始散佚,今天得見的數份殘卷,是從日本傳回中國的。
三階佛法雖然逐漸衰微,漢地末法思想仍因多位高僧和祖師的教法而流傳下去。例如唐代的道綽大師(562~645)和善導大師(613~681)。他們主張與末法相應的淨土思想,強調懺悔、念佛等實踐法門。
善導等大師提倡的淨土法門,在末法期中被視為一門兼具攝取和抑止效益的全面修行方法。阿彌陀佛出於慈悲,願意以淨土攝取一切眾生,但亦要警剔一切眾生,不要犯下大罪。這就形成佛教所稱的「抑止門」和「攝取門」兩者。這一宗「法義上的公案」源自淨土兩經。《無量壽經》卷上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說,犯五逆及誹謗正法者不得往生。然而《觀無量壽經》則說,犯了五逆、十惡的眾生若念佛仍可往生淨土。按善導大師的解釋,《無量壽經》是從未造業的立場而說的,旨在抑止眾生犯罪造業,故警戒五逆、謗法者不得往生。《觀無量壽經》則從已造業之立場而說,旨在攝取一切眾生,因此說五逆、十惡的眾生仍可往生。(見《觀經疏散善義傳通記》卷三) 這代表了抑止門和攝取門兩種教法。抑止門即代表一種常具警惕心的修行方法,眾生不得因佛菩薩的慈悲,有恃無恐而犯下重罪,於己、於人、於世都是惡業。
以上所述,都是漢地僧眾傳下來有關末法思想的詮釋與發揮。以下部分從佛經溯源,可以看出末法期初提出時,都是基於警惕人的知見和行為。
《雜阿含經》中有載:「西方有王,名鉢羅婆,百千眷屬,破壞塔寺,殺害比丘。北方有王,名耶槃那,百千眷屬,破壞塔寺,殺害比丘…… 戲論過日,眠臥終夜,貪著利養,好自嚴飾,身著妙服,離諸出要、寂靜、出家、三菩提樂……。」( 《大正藏》,第二冊)這本原始經籍,早已注意到佛法受到輕蔑時,人就會戲論過日,眠臥終夜,貪著利養,甚至破壞塔寺,殺害比丘,惡業深重。
另一本是《當來變經》。這本經在西晉由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出而傳入中土。此經以警示和告誡世人為主要內容,含有末法思想的典型經句,特别提到未來比丘會遠離佛法,例如: 「將來比丘,已捨家業在空閑處,不修道業。」「憙遊人間憒閙之中,行來談言,求好袈裟五色之服。」「高聽遠視以為綺雅,自以高德無能及者,以雜碎智比日月之明。」(《大正藏》,第 十二冊) 這是何等嚴厲的警惕!
與《當來變經》意旨相近的另一部經是《法滅盡經》。經文描述末法期的狀況:「法欲滅時,女人精進,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語,眼見沙門,如視糞土,無有信心。法將殄沒,登爾之時,諸天泣淚。水旱不調,五穀不熟。疫氣流行,死亡者眾……。」不只修德有虧,也不敬僧。同時大地不調,死亡者眾!經句中的警示,已清楚說明了末法期人命的危淺。(見《大正藏》,第十二冊。據南朝齊梁間僧佑編訂的法集目錄,指上出這部經的譯者當時已無法考據。後世有人指這是偽經。)
此外,還有多部經和律,都包括有關末法期的描述,例如《阿難七夢經》、《大集經》、《出曜經》、《摩訶摩耶經》、《毘尼母經》、《菩薩善戒經》、《大般涅槃經》和《十誦律》等。當中提及很多天災與人禍。同時,在正法滅時,人會失去正見,不守戒律。例如《大集經》說到「正法破壞時,持戒損減時,破戒熾盛時,諸國相伐時……。」(《大正藏》,第 13 冊,頁 883 下。) 。又如《十誦律》說:「正法滅像法時,有破戒者多人佐助。有持戒者無人佐助……。」(《大正藏》,第二十三冊)
概括而言,可以把末法期的預示和描述,歸結為對世人的嚴厲警惕,包括僧俗。若果世人接受警惕,能夠自察,又當如何修持?上引諸經當中,以倡導持戒和修持淨土法門為行持的要領。
處於末法時代,人沒警惕的能力,就如燕雀處堂,不知禍之將至: 在住家堂中築巢的燕雀,不知火就要燒到屋梁,完全沒有警覺災禍將臨。人若能有警惕心,就如鞍不離馬,甲不離身,有能力避禍。
修行的鞍甲,就是持戒。佛陀通過說法,還介紹了淨土法門給娑婆眾生,為我們安排安頓之所。然而,念佛往生的淨土法門雖普凙不同根器眾生,但絶不認許惡業。因此佛經同時施設抑止惡業之門,如此,一心往生淨土的世人,不用等待往生後才得以安頓,在世時便因持戒抑惡早已得到安頓。
在末法時代,聞法起修十分迫切,淨土雖大開方便之門,無真心無正見者恐怕終於錯失良機,以至無法安頓。為甚麼會這樣?其一,處於動盪不安環境中,人命危淺,不願及早修持的人一旦喪命,從何修起?再者,末法之世邪見當道,所謂「無量眾生修集邪見,是名見濁。」(《菩薩善戒經》),不願及早修持的人一旦被邪見污染,從此便無法以正見修持,徒有念佛往生方便之門,也會錯過。況且,末法時代,修行人也很脆弱,隨時忘失正道。 《出曜經》說:「後千歲末正法欲沒盡時……若有人百歲持戒,彈指之頃為惡知識所壞。二者久行慈心,彈指之頃為瞋恚所壞。」這當然也是警惕的說話,主要是說明正見正道脆弱。修行者能秉持正知正見,守戒行善,惡念萌生即能抑止,便不易被惡知識所壞。修行者復廣行菩薩道,觀照般若智,慈悲心便不易被瞋恚所壞。
據經文所說,末法時代其實已經來臨。同時,佛法仍然住世,只要眾生知所警惕,未來的修行仍可掌握,今世未來世仍得以安頓。
來源:佛門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