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時間
- 2020-1-4
- 最後登錄
- 2025-1-14
- 主題
- 查看
- 積分
- 19050
- 閱讀權限
- 130
- 文章
- 32552
- 相冊
- 0
- 日誌
- 0
   
狀態︰
離線
|
「道醫」之於「瘟疫」
「瘟疫」一詞,自古沿用至今,是指某種流行病涉及大範圍的地域性以及大量人口的患病。最早始見使用「瘟疫」的名詞,可能是《抱朴子》•內篇:「經瘟疫則不畏,遇急難則隱形。」[註1]
歷史上曾多次出現過瘟疫,許多都與動物相關,如鼠疫、流行性感冒、肺炎等,而「瘟疫」的疾病會造成傷亡、甚至殲滅族群或物種。若人類得以有幸控制疫情,可能更加健全醫療的品質,進而提升人類的福祉。
22
歷代以來,道教在防治瘟疫方面運用了諸多的方式,除了一般較為熟悉的宗教性儀式外,在醫學部分亦提供許多方式予以治療。之中,「道醫」在瘟疫盛行時,以高超的醫術對抗瘟疫,扮演重要的角色;著名的「道醫」孫思邈 [註2]、葛洪[註3]、陶弘景 [註4] 更是對瘟疫防治有著甚高的造詣,其著述所提出的一些醫學方法和措施,與現代預防醫學的理論及方法皆有異曲同工之妙。其中,孫思邈更是被譽為藥王,宋朝時被追封為妙應真人,道教則尊稱他為天醫妙應廣援善濟真君,並奉之為醫神。「道醫」從醫學角度立場,分別在控制傳染源、杜絕傳播途徑、以及保護易受感染的人群的項目提出多種應對措施。
在控制傳染源的部分,《黃帝內經》提出對瘟疫要“避其毒氣” [註5];《肘後備急方》曰:“餘又聞上黨有趙瞿者,病癩歷年,眾治之不愈,垂死。或雲不如及活流棄之,後子孫轉相注易, 其家乃賚糧,將之送置山穴中” [註6],亦提出將麻風患者送進深山進行隔離;又《道法會元》記載,“凡鄰家有時災,恐不知忌炁息傳染者,須當擇一日,……望病人家向澆畫地界,用畫河開五路九宮斷法禁之” [註7],意即禁止進入病人家的地界。此些內容所述,即是控制傳染源之隔離法,從而隔離傳染源。
在杜絕傳播途徑的部分,《肘後備急方》[註6]和《備急千金要方》[註8]記載諸多,主要分為消毒法和衛生管理法。在消毒法方面,“太乙流金方……中庭燒,溫病人亦燒熏之”,以燃燒消毒藥品所產生氣體的「燒燻法」進行空間消毒;“有辟瘟疫的單行方術……懸門戶上,又人人帶之” ,利用藥物揮發性將其氣味釋放而防禦疫邪的「佩掛藥物法」;“辟溫氣, 雄黃散方……以塗五心額上鼻人中及耳門”,將藥物塗抹在身體以達到消毒防疫作用的「塗抹藥物法」……等等。在衛生管理法方面,關於環境衛生管理部分除了前述之消毒法,因水源衛生是影響人體健康的重要因素,經水進行傳染病傳播的預防,「水源消毒法」顯得重要;而在個人衛生管理部分,“凡時行疫癘, 常以月望日, 細剉東引桃枝, 煮湯浴之” ,提出將藥物作為沐浴湯以通過藥浴辟疫的「藥浴法」。
在保護易受感染人群的部分,道教認為養生可以預防疾病,時至今日,依然深受推廣。具體方式包括:《黃帝內經》曰“人以水穀為本” [註5],強調飲食對於身體健康重要性的「飲食法」;《素問•遺篇》的“小金丹方” [註9],曰:“小金丹方:辰砂二兩, 水磨雄黃一兩, 葉子雄黃一兩, 紫金半兩……服十粒, 無疫幹也” ,即是「服藥法」;《攝養枕中方》曰“行氣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 [註10],就是通過壯大身體之氣,提高人體免疫力的「行氣法」;《諸病源候論》收錄“延年之道,存念心氣赤,肝氣青,肺氣白,脾氣黃,腎氣黑,出周其身,又兼辟邪鬼” [註11],是以肢體運動配合呼吸吐納以強身防病的「導引法」;《靈樞•刺法論》曰:“可以折鬱扶運,補弱全真,泄盛蠲餘,令除斯苦……以法刺之,預可平”[註12],即是「針灸法」;《備急千金要方》記載:“治小兒疣目方:以針及小刀子決目四面,令似血出,取患瘡人瘡中汁黃膿傅之,莫近水三日,即膿潰根動,自脫落” [註8],就是近乎近代免疫學思想“以毒攻毒”的「免疫接種法」。
道教醫學重視消毒、強調衛生、增強免疫力,其中一些方法和措施與現代預防醫學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這些概念乃是現今醫學控制疫情的重要方式,為人類健康有顯著的貢獻。
資料來源:
[註1] 維基百科—瘟疫
[註2] 維基百科—孫思邈
[註3] 維基百科—葛洪
[註4] 維基百科—陶弘景
[註5] 黃帝內經
[註6] 肘後備急方
[註7] 道法會元
[註8] 備急千金要方
[註9] 素問
[註10] 攝養枕中方
[註11] 諸病源候論
[註12] 靈樞•刺法論
來源:台灣道教總廟 玄義宮
|
|